返回首页

名山区茶叶产业发展(名山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30 20:32   点击:2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名山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天下第一壶”位于有“中国名茶之乡”之称的贵州遵义湄潭县,座落于湄潭县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于1999年建造,2006年4月完工,壶高48.2米,底座高25.6米,总高73.8米,壶身直径24米,体积28360.23立方米。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湄潭县“天下第一壶”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茶壶造型 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的“大世界基尼斯之较”称号。

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以“秀甲天下茶品质、海纳天下茶文化、诚聚天下爱茶人”为主题。公园由天下第一壶、天壶茶廊、水上乐园、茶文化广场及茶文化古道五部分组成。

2. 名山区茶叶转型办

普洱茶叶城。区分普洱茶好坏,主要依据嫩度、色泽、匀度、舒展度判断。

手指捏普洱茶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开的表示叶质老;质量好的普洱茶茶叶,在开水冲泡后,叶片会十分平整。

泡普洱茶需要将准备好的茶具放进热水中烫一下,然后拿出来备用,接着取适量的普洱茶放入茶壶中并倒入开水,将茶叶泡开后把水倒掉,然后按照1:30的比例加入新的热水,焖泡几秒钟后就可以直接过滤饮用。

3. 名山区茶叶种植面积

勐海县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 的故乡和中国产茶最早之地,有着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以及星罗棋布的古茶树群。

勐海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态系统良好,具有得天独厚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优势。

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产茶大县,大叶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普洱茶产量居全国第一。

勐海,无愧于“普洱茶圣地”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勐海茶优质的原料;源远流长的种茶、制茶、贸茶历史,积淀出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与创新中的神奇绝妙工艺,凝聚出品质独特、琳琅满目、陈韵诱人的普洱茶。

优越的自然环境 造就独特的“勐海味”

勐海所产茶叶具有“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馥郁飘荡”的独特滋味和香气,茶人称之为“勐海味”。勐海茶叶的香气比较复杂,有说有“荷香”、“兰香”的,有说有“枣香”、“青香”的,还有说有“樟香”的,如此多的香味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

独特的“勐海味”是与勐海优越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由于品种和自然环境的统一不可分性,即使有些茶区引进勐海茶种,但因带不走勐海的自然环境条件,茶质不如勐海所产,故而国内茶学界专家作出结论:“中国红茶小叶种不如大叶种,大叶种的引进区,不如原产地”。

勐海县的热量资源丰富,茶树在春夏生长所需的热量不仅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能安全越冬。

再者,县境内日温差较大,3月,日平均温差高达19.2℃,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茶树制造的营养物质多,夜间温度低,茶树消耗的有机质少,因此,勐海县境内所产的茶叶有机含量高,品质优良。

勐海县境内水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水质好,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为茶叶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苏铁、桫椤、红椿、大叶木兰、火麻树、樟树等丰富的植物种类产生大量对人、植物有益的负氧离子。也正因有了洁净水和清新空气的滋润,更使得勐海茶独具“清香飘荡,玉液清澈”的韵味。

勐海茶的特征:滋味浓醇,苦涩皆厚重。特别是有收藏家魂牵梦萦的,最具风格的“勐海韵味”,许多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这种韵味可以用最简单的词汇描述:协调性,苦涩味的协调性。

苦涩味的协调性是好的。滋味浓,苦涩俱佳,但苦味稍占上风,在口腔里的余味是苦味为主,即通俗说的勐海茶是‘苦底茶’。苦为余味,往往带来清凉的感觉

4. 名山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主要盛产茶叶,历史遗产文化,每年茶叶节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人都来,到茶叶成熟时候四面八方剩余劳动力都来挣工钱,一年好像是二熟,每年农历三月四月就开始春菜,七月八月份又开始二到茶叶,老百姓种茶叶,茶园,茶山,一眼就能看到满山片野茶叶树

5. 名山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铁观音,武夷岩茶并称为我国十大名茶。雅安名山的蒙顶山茶在绿茶这个品种里还是有较大的名气,品牌还是不错的。古语有云:蒙山顶上茶,扬子江中水。这里是有史可查的中国茶叶发源地。

6. 名山区茶叶产量

12万一斤。空谷幽兰是老班章茶,之所以这么贵主要因为以下三种原因:

①知名度较高,有代表性;②茶树生长环境好,树龄较大,人为干预少、适度采摘,内含物质丰富,茶叶品质佳;③稀有资源,每年产出有限。

名山茶产量稀有,很容易形成垄断,每年都有很多茶商、茶客前来包树,如你有幸喝上几泡老班章已是人生一大幸事,特别是遇上像老班章·空谷幽兰这款特征显著的古树茶,非常奢侈。

7. 名山最大的茶叶市场

中国四大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菜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菜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1.西南菜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 15℃~ 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8. 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1、行业上下游关系

中国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茶叶种植行业,中游是茶叶加工行业,下游主要是茶叶流通消费领域。

(1)茶叶种植

茶叶种植为茶叶加工提供最基础的原材料供应。中国的茶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传统的生产加工方式为主,生产组织形式以(茶场、市场、公司)+农户为主;区域分布明显,新型茶区,尤其是绿茶快速发展;茶叶产业技术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为茶树良种普及率低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

(2)茶叶加工

茶叶加工属于茶行业产业链中间环节,对上游和下游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上下游的发展对茶叶加工行业也有较大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加工工艺,茶产品结构也朝优质、有机、特色、质优价廉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的茶叶加工行业仍然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弊端。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茶叶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3)茶叶流通销费 费

流通销费环节是指产品(服务)由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的一系列过程,主要包含流通和消费两部分。其中,茶叶流通主要是通过贸易市场、批发市场、经销商等各种批发渠道进入茶庄、专卖店、茶馆以及商场专柜等零售商;近年来,茶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在批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直销渠道,不仅降低了流通环节的费用,还有利于在消费者当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在消费领域,根据消费习惯的不同,茶叶的消费主要可分为家庭消费、服务性消费、团体消费、礼品消费、休闲消费以及收藏消费等。

2、行业发展现状

(1)茶产业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茶叶产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的双重挑战下,依然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稳步增长。2015 年,全国(18 个产茶省)茶园面积扩增至 4,316 万亩,其中采摘面积 3,387 万亩,投产率达 78.5%;茶叶总产量增加至 227.8 万吨,农业产值达到 1,519.2 亿元;茶叶内销量预计达到 172 万吨,销售额约为 1,580 亿元;茶叶出口量继续保持在 30 万吨左右,出口金额上涨至 12 亿美元,出口单价超过 4000美元/吨。产业布局渐趋合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重组步伐加快,为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新空间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2016 年中国茶业经济形势简报》,2016 年,全国总面积接近 4,400 万亩,采摘面积 3,637 万亩;茶叶总产量约为 243 万吨,农业产值达到 1,680 亿元;茶叶内销量约为 182 万吨,销售额约为 2,002 亿元;茶叶出口总量 32.9 万吨,出口金额 14.8 亿美元,出口均价 4,490 美元/吨。

中国茶叶已经连续十年增产增收,茶园总面积和可采摘茶叶面积连年扩大,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茶叶市场消费持续向好。我国的茶叶生产正在由依赖面积扩张的粗放发展向提高茶叶品质和综合利用率的集约发展转变。

(2)茶产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品牌影响力和集中度均十分低,前四大品牌企业各自市场份额均不超过 5%,相比于台湾、英国等地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国内企业竞争力低下。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从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统计和市场主体发展数据综合分析,截至 2015 年底,我国登记注册并实际运转的茶叶企业共有 53,976 家,与 2014 年的数量大体持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占 3%,其余 97%均为中小型企业。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

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目前总体仍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品牌是“软肋”、市场是“瓶颈”,企业规模有限、综合实力偏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经济效益与规模基础不相符,2015 年我国茶园平均亩产为 67.3kg/亩,较 2010年平均亩产水平仅增长 1.8%,较 78.9kg/亩的世界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有规模优势做不大,有品质优势做不强,产业效益不均衡、标准化程度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有限是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

A、茶叶生产资源消耗度高,“绿色茶叶”仍存距离。

B、生产方式制约,资源利用率偏低。

C、产业延伸有限,结构单一。

D、经营方式落后,社会化生产融入不足。

E、科技贡献力有限,标准体系仍待完善。

F、国内市场产销脱节,结构性过剩显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国内消费者已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同时品牌茶叶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快速占领市场,未来品牌茶叶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提升,茶叶品牌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有望催生大型龙头企业。

3、行业发展趋势

(1)政府发挥导向作用促进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茶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2016年 10 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意见》强调到 2020 年的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为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2017 年 2 月 5 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新世纪以来首次明确提到“茶”,强调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

(2)、茶叶消费多元化成产业发展新趋势

自 2016 年起,自饮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开始回归日常饮品的属性,2017年,茶行业市场将继续这一趋势。数据显示,过去 10 年间人均茶叶消费量复合增长率达到 11.1%。消费升级和人口红利的双重叠加,营造出更好的产业成长氛围。“国八条”发布以来,茶叶的产品结构也在逐步的调整,高端茶市场预冷,整体行业的利润率自 2013 年以来出现回落。行业利润的回落预示着茶叶的消费也渐渐回归饮品的基本属性。

从消费习惯来看,2017 年消费群体将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观念成为茶叶消费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茶叶消费从最初的“礼品”、“自饮”不断的延伸和细化,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创新产品和新的茶叶衍生品的发展,将进一步满足不断分化的消费需求。

(3)更加注重品牌建设与品牌内涵发展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4)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出现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