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焐灰工艺紫砂
包浆后的效果是油润古朴
捂灰紫砂壶的亮,是润亮,不会亮如漆。而今也越来越博得壶友的追捧与喜爱。有的壶友误认为是黑料,或称之黑朱泥、黑砂泥等等,其实大部分都是焐灰壶。
2. 灰泥紫砂
是青灰泥。青灰泥是段泥原矿石经过陈腐加工成的一种泥料,烧成后呈灰白色、青灰色,颜色多和芝麻段泥相似,不同的是芝麻段泥的黑色斑点较为明显。
青灰泥中的藏青灰泥,为明末清初广为流传之泥料,近年来因开采量少,故成品甚稀。此泥呈深紫灰色调,因满布颗粒,触感特殊。
3. 紫砂焐灰科普
捂黑壶又称称为紫砂壶,紫砂壶不仅仅具有不同的造型,还具有不同的颜色,而紫砂壶具有不同的颜色主要是泥料的作用,因此紫砂泥料具有五色土的美誉。在众多的紫砂壶颜色当中,黑色壶给人的感觉是神秘沉稳的,在泡养后的变化确实也与众不同,但是紫砂壶黑色壶也存在着不少的争议。
4. 紫砂壶的焐灰工艺
制陶的工艺流程:采土、晒土、舂土、筛土、和泥晒土、羼料、制胚、镶瓷、阴干、磨光、烧制、焐熏、刷酸奶渣水等十几道工艺流程。
采土:土用尼西本地所特有的一种黏土;晒土:采土回来后晒土3天左右;
舂土:陶土原料混合后用木棍敲击原料,使之更加细碎;
筛土:拿筛子细筛出细泥后装入口袋中;羼料: 风化沙石、白色沙土和红色黏土3种原料羼的比例为0.5:0.5:2,混合在一起;
和泥:用手在沙土中央扒开一个圆圈,把水倒入沙土圈中等待搅拌,陶土与水迅速搅拌混合,和泥是制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以干湿恰当为好;然后把陶土揉和成大小一样的团状后,在一边堆放,盖上塑料布保湿待用;
制胚:首先取适量的陶泥,用陶拍在板子上打成条状,在基座上盘成器型,根据器物形状,用陶拍打成器物大体轮廓。镶瓷:旋转基座,用木刮刀刮匀刮平,接着在器壁外镶嵌瓷片,点饰各种图案;
阴干:成形后置于通风处阴干(一个星期左右)
磨光:用粗麻布将陶器磨光;烧制:然后放置在火塘上烘干(一般2天左右);再将其放在火塘周围烤黑1至2小时;
焐熏:最后将基本成形的陶器放置在平坝上堆摞成2至3层,在陶器的空隙间和周围堆放松柴,再用栎树叶引火,烧一小时左右,待柴燃完后用锯木灰将陶器捂10分钟左右;刷酸奶渣水,陶器即制作完成。在他们制作的黑陶器物上,采用各种形状的碎瓷片(通常将丢弃的瓷碗敲成各种图案的碎片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镶嵌成各种图案。有些则在器壁上手工雕刻龙头、牛头等图案,显得朴实而别致。
尼西汤堆一带土陶目前已有80多种,分为生活用具、宗教用具、工艺品3大类。其中生活用具有罐、锅、炉、壶、盆等30多种。宗教用品有香炉、酥油灯盏等20多种,工艺品有花瓶、烟灰缸等20多种。
汤堆出的陶器名扬国内外,是因为汤堆土质有特殊的黏性,汤堆陶制工艺为藏区土陶工艺之精品,均采用祖辈们传习下来的传统工艺和材料制作,做工精细、外观古朴厚重、粗犷大方、特色浓郁,有“现代古董”之誉,作品远销到国内许多大城市以及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和欧美市场,深受国内收藏家、外游客和商家的青睐。
5. 焐灰紫砂壶图片
焐灰"是老的说法,就是将烧嫩欠火或其它因素需要改色的茶壶,放入陶瓷钵头内,再用柴草灰焐好密闭,在低温缺氧状态烧制,因为还原气氛烧制,利用紫砂主要着色的铁离子在低价状态成现灰黑色的原理,紫砂壶就变成灰黑色。没有加入别的添加剂当然就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