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子上有西安两个字的叫什么奶茶?
茶话弄
茶话弄作为茶饮届的一股清流,一直坚持“中茶西做”的独特理念,将新式茶饮融入中国风情,富含满满的文艺感,用心去做每一杯茶,上千年的茶文化和现代技艺完美结合,每一杯出品都讲究真材实料,原料都经过了严苛的挑选,追求健康少糖,天然无添加,颜值和品质同在。
二、陕西各城市大小排名是怎样的?
陕西各城市排名,前十名由大到小依次是:榆林市、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宝鸡市、渭南市、咸阳市、西安市、铜川市。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截至2020年,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
按照由大到小的排名,各城市依次是:
1、榆林市,43578平方千米, 素有“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是中国新兴重化工基地和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试验示范区,也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热点区域之一。
2、延安市,36712平方千米,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地区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地区为邻,东西最大横距257.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39.12公里。
3、汉中市,27246平方千米,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中国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长、最大支流。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总人口373万。
4、安康市,23391平方千米,古称“金州”,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处于中国中、西结合部位。北靠秦岭主脊,南依大巴山北坡,东经108°01'—110°12',北纬31°42'—33°49'。
5、商洛市,19292平方千米,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十堰市郧阳区、郧西县相邻;西、西南与陕西省安康市的汉滨区、宁陕、旬阳和西安市的长安区、蓝田县毗邻;北与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华阴、华州区相连。
6、宝鸡市,18117平方千米,宝鸡市是亚欧大陆桥西陇海铁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陕西省第二大工贸城市。 宝鸡位于东经107°20\-108°10\,北纬34°40\-35°08\。 她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东和南部连接本省西安、咸阳,汉中, 西和北部与甘肃天水、陇南、平凉接壤。
7、渭南市,13134平方千米,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 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 ,东西宽149.7公里,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 东大门”。
8、咸阳市,10246平方千米,东邻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与甘肃接壤,全市辖1市2区10县,总人口516万。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
9、西安市,10108平方千米,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
10、铜川市,3882平方千米,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08°34′-109°29′、北纬34°50′-35“34′之间,是陕西省省辖市。
三、平利有哪些民俗文化?挑一处简要介绍
1. 平利女娲文化:女娲造人补天的神话传说家喻户晓,但女娲文化的发祥地在何处一直众说纷纭。近日在陕西举行的首届中国女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多位历史文化专家认为,陕西安康市平利县应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而当地的女娲山就是传说中的“女娲治所”。
平利县位于秦岭南坡、巴山北麓,境内北部的女娲山方圆60平方公里,山上的女娲庙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华阳国志》、《十道要录》、《新唐书》、《路史》、《九域志》等对女娲山均有记载,认为这里是女娲“抟土为人”之处。在女娲山西北有伏羲山,两山之间有女娲庙、高皇庙、三皇庙等古代遗址。在女娲山当地,民间流传有大量“女娲造人”、“补天”、“斗洪水”等神话故事和民歌,还保留有农历正月初七(女娲生日)、十月初四(伏羲生日)和腊八(女娲兄妹成婚日)的民间祭祀。在平利女娲山区,考古发现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山下河边的台地出土了各个时期的文物数百件。
2. 平利茶文化:在陕西东南,有一块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秀色可餐的宝地,那就是被称为女娲故里—平利。
优越的气候,远离工业污染的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女娲云雾”、“女娲银峰”系列绿茶品性高雅、清香诱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
平利茶大致可分高山茶与低山茶两大类,高山茶中以“八仙云雾”为代表,其受气侯影响,生长期长,出芽率相对较低,因此产出的茶加上当地“五峰神泉”冲泡。在约上三五个好友,谈天说地不问俗事,舒心畅怀地享受那茶茗的鲜、纯、嫩、清、亮……
低山茶中以“三里垭毛尖”为代表,“三里垭毛尖”因其在清代就以“贡茶”这一高贵身份享誉国内,其毛尖银毫,如绿如波。若饮之,“斗赢一水,动敌干钟,觉凉出两腋清风”。饮茶是传统、是国粹,韦应物曾诗云 “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饮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独有色、香、味、形,而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一点水清纯之气。
四、陕西有哪些特色的传统文化
下面这些内容都是抄袭的,请你参考一下,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益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五、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六、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七、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八、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