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赣州石城都有哪里好玩?
1、通天寨丹霞地貌乘车赴通天寨,沿途观看南坑水库、地藏岩、佛手岩、佛祖岩、观音坐禅、船舷崖、拜佛台、五百罗汉、生命之门、仙人犁田、龟寿石、石笋干霄(生命之根)、南庐屋、将军桥。
2、如日山宗教朝圣半日游从县城出发,途经益兰花新村(或者周边其它新村点),观看石城灯彩·农民灯彩队表演,参观沙塅古民居、品尝客家擂茶,参观如日山普照禅寺(江西十四所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于寺院用完中餐后返程。
3、红石寨红色遗址乘车赴屏山红石寨,参观鸿石亭、古城门遗址、上红崖工事遗址、云海寺、倒看西湖、出米岩、出油岩、出盐岩、牛洞里、一线天、上斑脑、品岩洞、金铜寨、牛洞里水库。
4、赣南将军第一村乘车赴屏山赖氏宗祠,观看赖氏家族名人展及石城灯彩·农民灯彩队表演,品尝客家擂茶后赴灌头陂参观游览。
5、九寨温泉半日游中午乘车赴九寨,车览通天寨,感受浪漫红色温泉。
6、城区客家风情参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宝福院塔、桂花屋(太平天国史料馆、石城民俗馆、石城人物馆)、旭华门、古城墙、古北门、闽粤通衢、李腊石(石城阻击战纪念园)、观看中国龙砚制作及作品展。
二、陆河县特色文化
有陆河擂茶制作技艺、罗洞木偶戏、蜜糖、水文化、山文化等。1、陆河擂茶制作技艺:擂茶是陆河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传统饮食方式,其制作技艺分布区域广,遍及陆河县全县并辐射到揭西县五云、西南、大安等周边地区。2、罗洞木偶戏:陆河县水唇镇罗洞村的木偶戏属提线木偶,当地俗称“柴头嘎”或是“柴头鬼”。
有陆河擂茶制作技艺、罗洞木偶戏、蜜糖、水文化、山文化等。
1、陆河擂茶制作技艺:擂茶是陆河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传统饮食方式,其制作技艺分布区域广,遍及陆河县全县并辐射到揭西县五云、上砂、下砂,陆丰市八万、西南、大安,海丰县平东、黄姜、公平等周边地区。
2、罗洞木偶戏:陆河县水唇镇罗洞村的木偶戏属提线木偶,当地俗称“柴头嘎”或是“柴头鬼”。罗洞木偶戏在木偶雕刻工艺、表演艺术等方面,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研究木偶戏在客家地区的流变、发展以及地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蜜糖:陆河山区群众历来有养蜂采蜜的传统。蜜蜂采食天然无污染植物精华,产出的蜜糖如玉液琼浆,色清味香,甘甜清醇,含有丰富维生素、氨基酸。
4、水文化:河田、螺溪、水唇、东坑、河口都直接以水命名。与水相关的有南万、上护:南万有“名水”南天湖;上护不仅淡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新田与水有所关联,因为南方的田也离不开水。
5、山文化:陆河作为一个山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文化极为发达。在镇级以下的命名中,与山有关的词根有“岭”“嶂”“~”“坳”“凸”“凹”“窝”“岽”。如:南万、螺溪、东坑都有“岭下”这一地名。
三、世上神仙知不远,桃花只待有缘人。 这句诗要怎样解释呢 主要是前半句
桃花源擂茶茶艺
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人间仙境与桃花源擂茶是有着传奇般渊源的。欣赏“桃花源擂茶”茶艺,先了解一下“桃花源擂茶”来源的历史背景。
传说东汉建武二十五年春,著名的军事家、伏波将军马援奉命率部征讨五溪南蛮,带兵路经乌头村(即今天的桃花源)时,士兵突然染上瘟疫,一夜之间,病倒许多,马援自己也染病在身。随军大夫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一筹莫展。这时,一个老婆婆从桃林茂盛处走来,言称能治好这病。马援即派兵六十,跟老婆婆一道采茶、挖姜、碾米、打柴、烧水,然后又用30只用桃花源质地坚硬的石头戳成的岩钵,将生茶叶、生姜、生米(需炒熟)放入其中,以三苍子木的木棒捣擂,擂成浆糊状后,再冲入开水,让官兵每人喝一大碗。不久,士兵全好了。传说这位老婆婆是位仙姑,这种汤名之曰三生饮或“五味汤”,就是“擂茶”。从此“擂茶”就流传下来,成为桃花源民俗。
“桃花源擂茶茶艺”就是怡清源根据这个故事编创的,极具民俗风情,而且充满传奇。
欧洲客人对湖湘民俗文化充满好奇
一听到“桃花源擂茶茶艺”的表演音乐,就有说不出的轻快,一身充满活力。音乐是湖南民歌“溜溜歌”改编的,湖湘韵味十足的旋律、跳跃的节奏,极具画面感,茶艺师尚未出场就让人感受到了桃花源人忙碌做擂茶准备热情待客的情景。茶艺表演的是擂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看到茶艺师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将生米、生茶叶、生姜放入擂钵不停地擂、捣,就有极想参与的冲动,亲自体验一番做擂茶的乐趣。当茶艺师将黄豆、芝麻粉倒入镭钵,与 “三生”融合在一起时,那种芳香的味道隔着舞台飘过来,让人即刻有了通体舒泰之感。
“桑麻鸡犬自成村,天遣渔郎得问津。世上神仙知不远,桃花只待有缘人。”
“桃花源擂茶茶艺” 美在表演的亲切、轻松,美在质朴的民俗风情和故事的传奇。
四、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所产的茶叶不同,地域性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饮茶习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维吾尔族的香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僳僳族的雷响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回族的罐罐茶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汉族地区,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冲泡方式。从茶艺表演角度来看,除了上面介绍的工夫茶、绿茶、红茶、花茶等形式外,还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如擂茶、新娘茶及各地的茶礼表演等。在这些茶艺表演中,归属于徽州文化的婺源茶道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农家茶是由民间乡里的饮茶习俗演绎而成,在婺源几乎家家种茶,人人饮茶,劳动时要带茶,家里来客人要敬茶,农家的姑娘人人能泡出一壶壶好茶。农家的茶,讲究茶的好喝,不过分追求茶具的优劣,体现了农家的质朴与真诚。而农家姑娘天真、纯朴,身上透着健康活泼的青春气息。农家茶的表演就是以此为基调提练产生的。
农家茶表演用的茶具为青花瓷壶、青花瓷碗、烧水用的铜壶,简单而朴实。表演用茶为“婺绿”。表演用水为溪漳山泉。
表演者是三位衣着蓝白花衣花裤,头戴蓝白花头巾的农家女孩,随着欢快的乐曲来到茶桌前,摆好茶具,主泡的姑娘净手,然后用温水洗涤壶碗,一切准备停当,开始投茶。投茶时不似其他茶艺表演那样用茶匙拨入或用茶则投入,而是由主泡直接用手从茶叶罐中抓取茶叶,投放壶中。取铜壶中的水注入瓷壶少许,是为洗茶。洗茶水迅速倒出,再提壶高冲,冲泡时,宛若蜻蜓点水,快而不乱,轻盈欢快。壶中的茶片刻之间泡好。三个姑娘忙着将茶分入各碗,分茶时讲究每碗的汤色要均匀,浓淡要一致,因此,采用循环斟入法,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依次进行。茶奉至来宾手中后,姑娘们又忙着向来宾分送佐茶的花生、红枣等农家特产。农家姑娘热情大方,一股纯朴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来宾仿佛是置身子婺源的农家小院,享受着客来敬茶的真诚款待。
农家茶的表演程式主要分为:
1.备具 2.备茶 3.赏茶 4.荡瓯 5.投茶
6.冲泡 7.分茶 8.敬茶 9.品茶 10.收茶具
(二)文士茶
文士茶是依据文人雅士的饮茶习惯整理而成。文士茶的风格以静雅为主。插花、挂画、点茶、焚香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文人品茶更重于品,山青水秀之处、庭院深深之所,清风明月之时,雪落红梅之日,都是他们静心品茶的佳时佳境,文人品茶不为解渴,更多的是在内心深处寻求一片静谧。因而文人品茶不仅讲究何时何处,还讲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讲究与何人共饮。这种种的讲究其实只为一个目的,只为进入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文士茶的表演正是反映了文人饮茶的清雅。所用的茶具为青花梧桐滗盂、汤瓯、泥壶。茶叶为“婺绿茗眉”、“灵岩剑峰”。水为廖公泉或廉泉之水。伴着悠然的丝竹之声,身着罗裙的表演者款步上台,温文
尔雅,端庄大方,就像是一位女才子。摆好茶具,开始焚香,拜祭茶圣陆羽。然后净手、涤器、拭器,目口用白绢轻轻拭擦茶盏。接下来备茶\洗茶,冲泡时,采用高冲法,加之柔美的“凤凰三点头”,茶只注七成满。奉茶之后,先要闻香、观色,然后才慢啜细品。将文人雅士追求高雅、不流于俗套的意境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文士茶的表演程序为:
1.备具 2.焚香 3.盥手 4.备茶 5.赏茶 6.涤器
7.置茶 8.投茶 9.洗茶 10.冲泡 11.献茗 12.受茗
13.闻香 14.观色 15.品味 16.上水 17.二巡茶 18.收茶具
(三)富室茶
富室茶展现的是旧时富贵人家的饮茶习俗。与农家茶的清纯质朴、文人茶的雅致飘逸不同,富室茶以华贵排场为特色。富室茶表演所用茶具为粉彩滗盂、汤瓯、锡壶,所用茶品为“婺源墨菊茶”,婺源墨菊茶是用丝线将茶叶扎成菊花状,一经冲泡,尤如一朵盛开的菊花,在水中绽放。所用的水为活泉之水。表演者的服饰也体现着主人的身份,古典的旗袍,高雅而华贵,表演者仿佛是一位久居深闺的大家闺秀,一举手,一投足,气度雍容不凡。
表演者轻移莲步,缓缓上台,依旧是备器、备茶、赏茶、涤器、投茶等一系列的动作,只是在表演节奏与表演气质上与文士茶及农家茶有诸多不同,诸如在冲泡手法上,文士茶采用“凤凰三点头”,以示高洁淡雅;农家茶是“蜻蜓点水”,表现农家女的天真与欢乐;而富室茶则是“燕子衔泥”,慢而不断,显示了大家闺秀的优雅。奉茶时,农家茶中农家女的举案齐眉,带有一丝羞涩;文士茶中女才子的恭敬,充盈着谦和;富室茶的相敬如宾,带着浓重的礼教色彩,长幼有序,尊卑有序。
富室茶表演程序:
1.备具 2.备茶 3.赏茶 4.涤器
5.投茶 6.温润 7.冲泡 8.敬茶
9.受茶 10.品茶 11.收茶具
无论是农家茶的真诚纯朴,还是文士茶的儒雅大方,或是富室茶的雍容华贵,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饮茶的风貌。当然,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可能整齐划一,我们也难以逐一介绍,只能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片断,以供各地茶人、爱茶人互相切磋,不断发展完善。期待着有更多的茶艺表演问世,共同推动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
白族三道茶
“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大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间,形成民间待客的一种方式。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年至902年)即作为招待各国使臣的宫廷茶点,是对宾客的最高待遇。在《蛮书管内物产》中就有“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明末,《徐霞客游记》中记有“一清、二甜、三蜜茶”的记载,可见“三道茶”的品饮方法在白族地区很早就有流行。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白族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
白族传统“三道茶”可谓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绝,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礼仪氛围,使人有“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饮几回”的感觉,品尝“三道茶”更富含着人生先苦后甜再回味的深刻哲理。
第4楼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
潮州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 (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 (二)孟臣淋霖: (三)乌龙入宫: (四)悬壶高冲: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 (六)熏洗仙颜: (七)若琛出浴: (八)玉液回壶: (九)游山玩水: (十)关公巡城: (十一)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 (十三)品香审韵: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
(十六)重酌妙香: (十七)再识醇韵: (十八)三斟流霞: (十九)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是绿茶中最有特色的茶品之一,龙井茶以狮峰山、梅家坞、虎跑村、龙井村所产为最佳。
表演用具:优质龙井茶、透明玻璃杯、水壶、清水罐、水勺、赏泉杯、赏茶盘、茶匙、干净的硬币等。 (一)初识仙姿 二)再赏甘霖 (三)静心备具 (四)悉心置茶 (五)温润茶芽
(六)悬壶高冲 (七)甘露敬宾 (八)辨香识韵
(九)再悟茶语 (十)相约再见
乌龙茶饮法
乌龙茶采制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而泡饮方法更为讲究。
我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泡茶时选用的是甘净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煨(开水壶)、潮山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茅杯)。玉书煨是扁形的簿瓷壶,能容水4两;潮山烘炉,用自铁制成,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烟味冒入壶口;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2两;昔深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煨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煨日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深瓯,再把鸟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淋浴,并把若深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煨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这种泡法,液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小。一只若深瓯只能容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饮乌龙茶时,拿看茶杯,从鼻端慢慢移到嘴边,乘热闻香,细品其味。特别是武夷岩茶和铁观音有一种茶香,闻香时不是把茶杯久置鼻端,而是慢慢由远及近,来回往复,即觉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品饮时甘香适口,余韵不绝。
花茶饮法
花茶,大多是选用芳香浓郁的鲜花和经过精工细制的绿茶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茶中以茉莉花茶为多,也最受人们的喜爱。泡饮花茶多用瓷杯,取一撮花茶置干杯内,用沸水冲泡,加盖四五分钟后即可品饮。如饮茶人数较多,往往采用壶饮法,即将适量的花茶置于壶内,冲泡四五分钟后,倾入茶杯或茶碗中饮用。
花茶的饮法,与普通绿茶相仿,但需特别注意防止香气的散失,使用的茶具、茶水要洁净无异味,最好选用白瓷有盖茶杯,以衬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花茶的芳香。
处女艳茶道
所谓艳茶是由处女和清明雨前的茶组成的。它是极其奢糜与香艳的一种茶道。它神秘而诱惑,是古典的隽永与情色的暧昧的完美结合。没有人知道,她从什么时候兴起,又从什么时候消失。
东坡诗云:欲将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个的影响,不得而知。
清明雨之前的茶是最好的茶,它清纯、甘美、温存、幽芳、醇和,那透明、晶莹的芽尖一如少女洁净而清脆的身体。所以,摘茶的女子就必须是柔若无骨,烟行媚视的少女。
清隽并且柔美,如一枚草戒指。
芙蓉如面柳如眉,讲的就是这样的女子。
因为艳茶要少女用唇去摘,所以对少女的唇就特别讲究。均衡学的观点,则以嘴的大小为眼睛的一倍半时为最理想。嘴唇要薄,其外形如樱桃般小巧、细致。颜色为淡淡的玫瑰色,要有鲜艳欲滴的感觉。
嘴唇的美除了形态方面,还有色彩美。如仔细观察嘴唇,便可发现皮肤与粘膜之间,有一条细带,因为它介于白的皮肤与红的粘膜之间,予嘴唇一种柔软感,这是欣赏嘴唇美不可忽略的地方。少女的嘴唇是最能盅惑人的。
她仿佛是花园里最迷情的一朵花,是最初的温情。
俗话说,美人肌肤如出虹。肌肤美有四要素,即体色、香味、光滑、弹性。冰肌雪肤为上品。自古以来,白肌肤就被认为是美人的要件,皮肤的细腻、洁白,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一种触觉上的享受。皮肤白嫩、细腻芳香,象花一样微呈红潮的女性的肌肤,是一种迷惑,一种幽思。
秋波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眼睛的形与色,任何美丽的眼睛,如果没有闪闪的光芒,其魅力将大大减退。少女憧憬、幻想时,其视线向上而凝视远方。少女含羞时,视线向下的瞬间姿势,最富性感和蛊惑力。
水汪汪的眼睛被称为含有露水的芳草,那是处女们眼睛的特征。女性眯着眼睛,似看非看的偷看时,有含恨与含羞两种情形:含恨时会在眼、嘴露出忿怒的表情,而含羞巧目流盼是女性媚态的最高境界。
醉眼惺忪别有一番韵味;帐中枕畔,秋波闪动足以荡人魂魄。
摘茶之前先要沐浴。水要取自山涧。罗绶轻分以后,在水中加入木樨花、白松香、金雀花、百合、熏衣草等香料。经过花香与水气的滋润,半个时辰以后,芙蓉出水,就可以开始摘茶了。
采茶时伴以低缓的江南丝乐。芽尖要透明,含露则为上品。采茶女身披蝉纱,不施粉黛,散发出自然的少女体香,在微熏的光线里,看着甜蜜的樱唇与鹅黄的芽尖轻轻地接触,是多么的香艳与迷情。
当她欲娇又嗔,用齿微微咬唇,或者檀口轻候,就那样轻轻一笑,使你不销魂处也销魂。
采完的茶晾晒在幽暗的房间里,房间里点了上好的檀香。
一个时辰以后,将芽尖搁置在在少女的乳沟里,用白皙的乳房,相互揉搓。一直到乳房泛起红晕,香汗淋漓。这样,芽尖的清香与少女的体香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不停地揉搓,从某种意义上说和爱抚如出一辙。红热的手指尖,飘荡起星辰,爱情和秋天的月光。安静的少女,她晃动的裙裾里弥漫着春天最清脆的光线。
所以在一千年之后,我仍然能听见她忧伤的呼吸与心跳。她不知道自己正在一遍遍地被意淫和亵渎。她不知道!她不知道!
艳茶,需用旧年的雪水来泡,除了茶香之外,同时会弥漫起一种挥之不去的香艳。仿佛啜饮的不再是茶,而是少女清芬的身体。
甜蜜与悠远,隐秘而深邃。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最销魂的快意,恰恰就是来自于想象的香艳。
芽尖缓缓地展开,它的姿势如同一缕光线的舞蹈,静谧而优美,又如同少女的纤美的背影,消失在午后空落的风里,只留下一缕伤感的凝香。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藏、蒙)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蒙)
藏人茶饱肚,汉人饭饱肚。(藏)
宁可三天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藏)
茶叶两头尖,价格时时变。
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
二两茶叶一斤盐,斤半茶叶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叶十斤钢,四斤茶叶百斤粮,建设祖国富双强。
吃饭靠禾蔸,用钱靠茶蔸。(湖南湘潭)
茶是露水财,不肥自己来。
男耕田,女采茶,老婆婆带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
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广东)
年头三盅茶,客符药店材无交家。(福建福安)
东南路里水泡茶,城西两路罐茶,北路河里油炒茶。(陕西汉中地区略阳)
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赣南客家)
早茶晚酒黎明亮。(深圳)
茶好客自来。(深圳)
好茶一杯,不用请医家。(广州)
茶逢知已千杯少,壶中共抛一片心。(指广州老茶客,一盅在手,互诉心曲)
妇水夫茶。(江西表陵)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平地人不离糍粑,高山人不离苦茶。(湖南江华)
客来敬茶。
一天三餐油茶汤,一餐不吃心里慌。(鄂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
好茶敬上宾,次茶等常客。
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清茶一杯,亲密无间。
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
饭后一杯茶。
头苦二甜三回味。(云南白族三道茶)
贵客进屋三杯茶。(侗族)
若要富,种茶树。(云南华坪县僳族、勐海县傣族)
萝卜就热茶,闲得大夫腿发麻。
古蔺罐儿茶好喝,麻辣鸡好吃。(四川、古蔺)
不喝一碗擂茶,枉到桃花源。(湖南桃源)
欧洲人喜欢喝红茶,非洲人喜欢喝绿茶,香港人喜欢普洱茶和六安茶,京津人喜欢花茶,上海人爱喝龙井茶。
若要山区富,茶园单产下工夫。(浙江)
若要富、种茶树,茶树是棵摇钱树。(云南凤庆)
跑面指导技术十年,收效不及承包一年。(云南凤庆茶区科技人员)
早晨三杯茶,郎中饿得爬。(湘西城步苗族,意为主人要敬客人四碗茶,四季平安)
喝别人烤的茶不过瘾。(彝族烤茶)
白天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江南一带茶馆)
无茶不成仪。
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