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比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芝麻置于陶制的擂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清远、英德、陆河、揭西、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内壁有纹路的擂茶陶盆)擂成粉末后,依次加上熟花生、芝麻后旋转研捣,再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芝麻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山楂木做的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芝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湖南的桃江擂茶是芝麻和花生为主,放入碾钵里擂碎,后用白开水冲泡,再放点白糖。擂茶制成后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气扑鼻,入口滑溜柔润、甜爽。制法大致和桃源相同,只是在吃法上各有不同。桃江擂茶一般放糖,成为“甜饮”。而桃源擂茶则放盐,大多为“咸食”。桃江的妇女怀孕后,有特别要喝擂茶的习俗,说喝擂茶越多,养出的婴儿越白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