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陆羽被称为茶圣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1-12-11 00:59   点击:285  编辑:庄宜   手机版

一、被尊为茶圣的原因:1、他推广和发展了我国的种茶事业。他一生跑遍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从湖北到江浙,对我国名茶产区作了详细考察,并精心培育了若干优良品种,扩大了南方的种茶面积。仅他长居三十多年的湖州一地,在他还在世时茶业种植园就有巨大发展。有一篇唐人撰写的《唐义兴县修茶舍记》说:“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在湖州提倡种植紫笋茶等优良品种,到陆羽仙逝前,已建成贡茶院和焙制茶场150余间,茶工达到了万人。唐朝中后期,仅湖州紫笋茶一种,每年上贡就达18000多斤。自陆羽后,我国饮茶风尚遍及南北,唐人笔记《封氏见闻录》说:“自邹、鲁、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2、陆羽不仅培育了茶叶优种,而且对制茶、烹茶、煮茶技艺作了精心研究,连用水、火候都品评了等级,对茶具的制作、用料也作了专门设计,对饮茶烹茶聚饮的环境氛围,都作了若干设想。这些,使我国的茶事业真正成为一种高雅文化,而且是一种东方式的独特文化。3、他花毕生精力,撰写了一部茶业专著《茶经》,把我国这种普通的生活习俗,总结到理论的深度,最终使《茶经》成为世界经济史和文化史上的名著。这是他对世界文明史发展的一大重要贡献。二、陆羽简介: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733年~804年),外号茶仙或茶圣。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陆羽,字鸿渐,又号「茶山御史」。 《新唐书・陆羽传》记:「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陆羽遍尝中国各地的名茶,并著有《茶经》述说。他的著作成为日后世人研究茶艺的经典。今时今日不少人都爱用「陆羽」来作茶艺或茶类产品的名称。 陆羽(783年--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於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他工於诗文,但传世不多。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他三岁的时候,被竟陵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后取得陆羽一名。在龙盖寺,他不但学得了识字,还学会了烹茶事务。尽管如此,陆羽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 十二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能和抱负,当即赠与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於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后与一好友(崔国辅)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唐肃宗乾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洲(今南京)钻研茶事。唐上元年(公元760年)隐居山间,阖门著述《茶经》。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 不羡黄金磊,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凌城下来。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代陈师道为《茶经》做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於茶者也! 陆於逝世后,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於晚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