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克萨哈的起步是和多尔衮息息相关!
最开始作为多尔衮的近侍,苏克萨哈跟随多尔衮出生入死,立下功劳!皇太极死后,幼年福临继位,而后多尔衮为“摄政王”,权势滔天!而苏克萨哈借着多尔衮这颗大树好乘凉,一路官运亨通,在多尔衮的庇护下,他逐渐成为正白旗骨干之臣!
在大清入关前,八旗的结构是“上三旗”和“下五旗”!而“上三旗”是皇权的集中力量,本来多尔衮是正白旗,索尼正黄旗,遏必隆和鳌拜都是镶黄旗!因为在皇太极故去,立储之时,索尼坚持在皇子里面选择其一,而且立场坚定的站在孝庄太后这一边,而鳌拜一直被多尔衮打压,没有办法只能选择站队,但鳌拜还是有一定的眼光选择支持孝庄太后,这样就导致多尔衮继承大统的愿望落空!随后,幼年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权力至高无上!他就开始打压索尼和鳌拜,甚至将索尼派发到盛京!
随着多尔衮死去,福林开始清理多尔衮势力!不到三个月,苏克萨哈站了出来,举报多尔衮!他与詹岱、穆济伦首先上奏指责多尔衮私备“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阴谋”。
这样苏克萨哈反叛了多尔衮势力投靠了孝庄,孝庄也正需要这样的人来投诚,来瓦解多尔衮势力,立即被提拔苏克萨哈。
也就是说苏克萨哈的起步是因为借助多尔衮,而他的高升还是举报多尔衮有功!这样的行为很令索尼和鳌拜等不耻,而且本来索尼就和多尔衮有很深的梁子,而之前苏克萨哈更是多尔衮一派,这让索尼对多尔衮的愤恨转移到苏克萨哈身上,对其行为和品格特别的厌恶!
而在孝庄的眼里,苏克萨哈也只是一名棋子,之前为了对付多尔衮她接受了苏克萨哈的投诚,而接着福临的青年故去,留下幼年的玄烨继位,辅政大臣的选择也必须从“上三旗”中选择!那么正黄旗的索尼,苏克萨哈继承了正白旗势力,而鳌拜和遏必隆都是镶黄旗,这样就是这四位作为辅政大臣!
苏克萨哈是一颗棋子,孝庄刚开始是用来对付多尔衮实力,接着作为辅政大臣,索尼年事已高,遏必隆没有主见,鳌拜明显实力更强!随着鳌拜的强势,孝庄也要利用他们之间的斗争来相互制衡,所以苏克萨哈成了制约鳌拜的一个武器!
而后,索尼死后,苏克萨哈作为首位辅政大臣也想制约一下鳌拜的势力,就上奏撤销辅政大臣给先帝爷守陵,但是这样敲山震虎让鳌拜不愿意接受,因为苏克萨哈要撤去,也就意味着自己于理自己也要放权,鳌拜不愿意!就立马治了苏克萨哈大罪,凌迟诛九族!
此时索尼已然故去,遏必隆本来就是唯鳌拜是从,而孝庄也是坐山观虎斗,让其两败俱伤,所以孝庄也没有插手!其实鳌拜势力太大,哪怕孝庄去管也不一定奏效,反而会让鳌拜有谋反之心!这样来看,只能是先顺着鳌拜,不能打草惊蛇,以后瞅准机会拿下他!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要回答索尼、遏必隆、孝庄文皇后,这三个人面对鳌拜要讲苏克萨哈灭门为什么袖手旁观?首先要搞清楚他们是什么关系。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清世祖(顺治帝)是表兄弟,苏克萨哈和遏必隆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儿。换句话说,苏克萨哈和遏必隆都得管孝庄文皇后叫声八舅妈。唯独索尼是外人,他不是爱新觉罗家族圈子里的人,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孝庄文皇后要清圣祖(康熙帝)娶她孙女的原因之一。既然都是亲戚,为什么遏必隆和孝庄文皇后不干预呢?
首先,苏克萨哈这个人为人很不地道。他舅舅多尔衮当政时,苏克萨哈简直就是十全外甥,上赶着巴结小舅舅多尔衮。可是,舅舅多尔衮刚去世,这位十全外甥转头便投入了表弟清世祖的怀抱,不遗余力地清算舅舅多尔衮的种种劣迹!而同样是多尔衮外甥的遏必隆就显得低调许多,这或许也是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这对表兄弟不太亲近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遏必隆这个人虽然是清太祖的外孙、清王朝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儿子,但是他并没有遗传到姥爷和父亲的优良基因,向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明哲保身见长。在鳌拜居于强势地位时,无论如何遏必隆也是不会为了苏克萨哈这位关系一般的表兄弟去开罪鳌拜的,他寻思的是如何自保、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再其次,苏克萨哈虽然出卖舅舅多尔衮之后得到了表弟清世祖的重用。但是,孝庄文皇后却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夫家外甥。更何况,孝庄文皇后是不仅仅是个女人,她还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四个辅政大臣之中,索尼年迈处于半退休状态、遏必隆就是个“墙头草”、苏克萨哈又斗输了,面对鳌拜近乎一家独大的局面,孝庄文皇后首先需要的是稳住鳌拜,而不是与鳌拜搞对抗,否则政局动荡几乎是必然的。因此,孝庄文皇后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为了这么一个政治斗争的输家、一个夫家并不亲近的外甥去与鳌拜公然撕破脸。牺牲苏克萨哈换取政局的暂时稳定,以换取进一步处置鳌拜的准备时间,这几乎是孝庄文皇后彼时唯一的选择,她又怎么可能会为苏克萨哈强出头呢?
再说索尼。索尼这个人是四个辅政大臣当中和鳌拜关系比较融洽的一位,这和当初与鳌拜、谭泰一同出头要求拥立皇子、抵制多尔衮即位或许有一定的关系。既然是抵制多尔衮的主力军,索尼自然和鳌拜差不多,不太可能会对苏克萨哈这条他舅舅多尔衮的狗抱有太大好感。而且,四个辅政大臣之中,索尼资格比较老、年纪也比较大。因此,康熙初年索尼基本上处于办退休的养病状态,至于真病假病,不好说。他只是作为一个对鳌拜的牵制存在,其本身与鳌拜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基本上没有和鳌拜撕破脸。而鳌拜对这位曾经的“战友”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鳌拜出头搞掉了苏克萨哈,对于索尼而言,并没有什么切身利益的损害,甚至还有利可图,至少少了一个不对付的分权者。因此,索尼也太不可能对苏克萨哈伸出援手,更加不可能为了苏克萨哈和鳌拜撕破脸。
实际上,索尼保持与鳌拜的长期友好也并不是什么“战友情深”,而是在待价而沽,等待时机。在孝庄文皇后和清圣祖以立她孙女赫舍里氏为后、向他抛出橄榄枝之后,索尼一改往日与鳌拜和和气气的风格,公然在朝堂之上提请清圣祖早日亲政,而这与鳌拜的初衷是相违背的。也正是索尼的这个举动,给了清圣祖向鳌拜夺权的理由,也对不久之后清圣祖擒拿鳌拜起到了一个探明风向的侦察作用。虽然索尼死在了清圣祖擒拿鳌拜之前,但是他的儿子索额图却参与到了清圣祖擒拿鳌拜的行动之中,这也算是索尼公开表明了态度吧。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索尼这个人是非常谨慎的,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是不会轻易出手的。那么,在孝庄文皇后、清圣祖没有表态要保苏克萨哈的情况下,索尼是断然不会去趟这趟浑水、与鳌拜翻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