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茶圣陆羽。
1、至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
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4、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5、茶圣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十圣
勤奋吕蒙关于他怎么学习的2子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幽寂的深山中,一白发长须的老者拄杖南山,长叹一声。
此时是北宋。北方辽国不断侵扰,民不聊生。南方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幽林,却只能让他对国家,对族人感到更加地愧疚——若是当初能尽自己之力,以自己非凡的才能去学习更多的东西,现在的他早该或以文、或以武地为宋国出一份力了吧。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空对一片青翠,不能为北方边疆的人民,自己的同胞做些什么,一事无成。
他叫方仲永。
那些年的金溪,有谁没听过他的名字?出身于世代耕作的家庭,写出的诗词居然连中举的文人都连连赞叹。可过了几年,这个在金溪家喻户晓的神童的才华却消失了,沦为普通人。说怪也不怪,毕竟当时他锋芒毕露地展示了自己的天赋之后便没有再接受后天的教育。这样一个人,连临安先生也难免叹息他所失去的才华,当年的他,该是多么有才能啊。而如今已至迟暮之年的他,却只能在耕作之余于深林之中兀自扼首痛惜,只是因为方父当年目光短浅,只图过眼云烟般的一时之利啊。
只可惜,再后悔,也回不到从前了。历史上的凡事,素来只有前进,而永远不会有退路。
战火纷飞的三国。羽扇纶巾。雄姿英发。
吕蒙走出营帐,刀光剑影之上是亘古不变的满天星斗。他想他忘不了那个梦,那个满头白发神情复杂的老人,以及那个老人令人惋惜的过去;他也忘不了梦中的那个地方,郁郁葱葱的群山,在山的那边,却是硝烟遍地一片狼藉的战场。沙场上,人们带着回家的希望向着对方砍去,而对方也为了同样的信念拭去犹豫对着他们扬起长刀。太残酷了,吕蒙同样置身于这样的战火之中,他真的不想这样。他觉得,他一定要尽力地去帮助那个老人,就算那个老人永远不会再有小时候的那些惊人的才华,他也要帮他,他不会让第二个那样的天才泯灭了才华。
又是那片山,宁静,安详。
方仲永又沏了一杯茶,对面位子上的茶还未饮完,不久前那里曾坐着一位将军,从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将军。那个人看上去一副武将之相,却字字珠玑。也许他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吧。老人随手翻阅着那个人送给他的古书,都是罕见的珍本。那位将军说:“多读书,可以多了解历史,以古为鉴。”方仲永忽然轻轻地点了点头。没想到啊,一个偶遇的人,居然可以教他那么多,能有一些可以为它去努力的目标,他知足了。他记得那个将军说:“不要求太多。”
北宋末年。
依然是那片山,在安静,没有一丝硝烟的南方小城,金溪。与多年前不同的是,这里可以隐约听见一阵阵的读书声。
学堂边的大树下,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正小心翼翼地给先生背书,先生是方圆几十里妇孺皆知的方先生,他手中正握着祖传的珍本,上书一人名——吕蒙。
这一切隐匿在一片青翠之中。
这学堂的创始人,是方仲永。现在的景象,是他毕生最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