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侗族茶叶有什么称呼(什么茶是侗族的饮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1 03:44   点击:17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什么茶是侗族的饮茶

三江是柳州市的一个自治县,主要有侗族,壮族,苗族,汉族等,其中侗族居多,所以三江县是侗族自治县,三江县主要以旅游业为主,以旅游业带动农业的发展,三江的特产也比较多,其中茶叶比较有代表性,品质相当不错。三江早茶敢为天下先。中国侗族在三江。

2. 畲族有什么茶

畲族的美食文化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一起去了解这独特的畲族美食。

乌米饭(乌饭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乌饭节”是畲族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畲家人又称作“分龙节”,这天,家家都做乌饭以备全家共餐、馈赠亲友、祭祀祖先之用,同时族人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乌米饭的制法,是用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杜鹃科,乌饭树)的叶子,放到石臼舂碎后,贮到布袋里,连袋放到铁镬里,加适量的水熬汤,让它释出紫黑色的汤汁来,而后去掉袋里叶渣,将精选的糯米泡进汤汁里,几小时后,捞起放到木甑里蒸熟即成。

乌米饭色泽乌黑发蓝,香软可口。由于乌稔能起开脾、防腐作用。故将乌米饭放在通风阴凉处,数日不腐。食用乌米饭有准备春耕、迎接丰收的象征意义。

糍粑(冬至)

畲族过年、“七月半”和冬节都要制糍,取意时(糍)来运转,生活年年(粘粘)甜。

糍粑的做法是:将浸泡一天后的糯米滤干水,放到木甑里蒸熟。倒入石臼捣烂,捏成小团或饼状食用。畲粑,即畲族糍粑,是畲族男女老少皆宜的一种特色小吃。

热乎乎的白色糍粑,裹上由白糖、红糖粉、花生碎混合均匀的蘸料,食欲立刻被激起。将其咬在口里,又软又粘,米香夹着甜味,亲切的口感让你吃完一口还想接着下一口。

菅叶粽(端午节)

“菅粽”,通常在端午节和分龙节时食用。每逢端午节,菅粽用于供敬祭祖宗外,还用以馈赠亲友。

将精选优质糯米倒入黄碱水里浸泡若干小时,拿两片菅叶对折成一条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放叶槽中,成为一条20厘米长玉米棒子状的菅叶粽,放到锅里煮十余小时遂成。

笋干(冬季)

笋是畲家四季不断的蔬菜。竹笋除鲜吃外,还可制作干笋长期保存。

制作干笋时先将鲜笋煮熟,撕成两半,晒干或熏干即可。

畲酒(全年)

畲乡谚语“无酒难讲话”,说的是畲民热情好客,善饮酒,常以自家酿制的美酒待客。客人一到畲家,主人一般不先泡茶,而是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捧上一大碗米酒请客人品尝,这是畲家最高的待客礼节。

畲家一年四季,家家均酿米酒,建房时有“上梁酒”;生日时要吃“生日酒”;嫁女时要吃“嫁女酒”;娶亲时要吃“讨亲酒”,真可谓无酒不办事。畲族米酒,通常普通家庭家家户户都会酿造。

畲茶(春夏)

畲族人自有采山茶唱畲歌的传统,还有专门编写的《采茶歌》。畲族的茶以白茶、天山绿茶为主。

畲族人自称“山哈”,对于茶文化当然更加讲究,在漫长的栽茶、采茶、制茶、饮茶过程中,沉淀着独特的畲族风情。

3. 侗族有什么茶

1.三江稻田鲤鱼 地理标志产品

  三江稻田鲤鱼口呈马蹄形,身体柔软光滑,呈纺锤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表呈青灰色,腹部呈浅白色,尾鳍下叶呈橙红色。肉质鲜嫩,骨刺细软,鱼汤清甜,无泥腥味。每100克鱼肉含蛋白质14.9g~18.2g,氨基酸总量13.8g~17.4g,粗脂肪1.92g~3.33g,铁1.……

2.三江茶油 地理标志产品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桂北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属中亚热带气候。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茶油树生长的好地方,被列为全国油茶重点生产县之一,获得了“中国油茶之乡”称号。目前,三江有茶油林61.7万亩,覆盖全县15个乡(镇)的各个村屯。据清代嘉庆年间《廖志》记载“境多坡地,少平原……

3.三江茶叶 地理标志产品

  茶叶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

4.归东野葡萄

  归东野葡萄“归东野葡萄”,因出产于三江县同乐乡归东村而得名,目前全村428户,平均每户都种有7—8株以上,每株葡萄平均年产量250公斤左右,种植户年收入2000—3000元,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成了归东村的特色农产品。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据当地农户介绍,自种植以来,未喷施……

5.三江牛肉干

  三江肉牛、牛肉干三江县山多地少,牧草丰富,适宜发展肉牛,加上侗、苗族素有爱牛敬牛的优良传统,以牛存栏多少来证明自己富有与贫穷,因而,三江县肉牛发展快。2002年正式把肉牛列为“四个一”工程之一,规划“十五”期间,全县肉牛发展到12万头。近年来,三江加大扶持力度,种植优质牧草,进行牛品种改良,建立牛圩……

6.三江侗族油茶

  三江县是广西柳州市最北面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那么老百姓这种打油茶的习俗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得从中国史上的两次禁茶事件说起: 老百姓的开……

7.三江大糯

  “三江大糯”以富禄乡为中心覆盖榕江河片四个乡镇41个村屯,种植历史悠久。七十年代以“三江大糯”为原料酿制的“三江菊花糯米蜜酒”曾东渡日本参加国际比赛获金奖。“三江大糯”具有清香油亮、软、可口的独特风味,被誉为谷中之王,有一家蒸饭百家香的美称,曾是历代进贡朝廷的贡米。据民国三十五年版《三江县志》的社会……

8.丹洲沙田柚

  丹洲沙田柚”因产于三江县丹洲村而得名。丹洲沙田柚于1903年从容县沙田村引种,经过100多年的驯化,培育出独特的丹洲沙田柚。早在1963年,丹洲沙田柚就已获国家级金奖,随着丹洲旅游的成功开发,丹洲沙田柚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区内外知名品牌。近年来,当地政府一直把“丹洲沙田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9.三江禾花鲤鱼

  禾花鲤鱼“禾花鲤”即在稻田里混养,不放任何合成饲料喂养的鲤鱼,鱼肉鲜嫩香甜而得名。主要产地以良口乡晒江村和洋溪乡信侗村为中心的榕江河一带。这里的保水田长年放养鲤鱼,有冬鱼春收、春鱼夏收、夏鱼秋收的传统,有野外烧鱼庆丰收的习俗,尤其是洋溪、富禄、梅林、良口四乡三十个村寨把“烧鱼”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各家……

10.鼓楼重阳酒

  重阳酒是广西著名土特产,在广西三江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色,本酒采用祖传配方,古老工艺,选用三江桐乡独特气候条件下盛产的上等香糯甜酒曲与得天独厚的清纯山泉水,经精心酿造,长期贮藏地窖发酵而成。 特色 重阳酒华南特产美酒,品质优越,用上等香糯米、甜酒曲、山泉水酿制而成,口感香甜纯厚,酒性温和,

4. 侗族的饮茶形式

不能哦,应为它的不是纯银,导游说是纯银其实是骗你们的,我也被导游带去了那里,感觉桂林就是一个大的骗子点

5. 侗茶属于红茶还是绿茶

融安县的地址是:中国广西柳州融安县融安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北部,与柳州、桂林分别相距110公里和140公里。地处北纬24°46′~25°34′,东经109°13′~109°47′。面积2905平方公里,辖6镇8乡140个村153个村。聚居汉、壮、苗、瑶、侗等19个民族。东面与临桂等县接壤,南面与柳城、鹿寨等县毗邻,西面与融水县相邻,北面与三江、龙胜县交界。总人口35万人。融安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景区有红茶沟国家森林公园、大洲风景区等。农副名产有金桔、沙田柚、罗汉果、香菌、头菜等,金桔是全国著名特产。县城长安镇市场繁荣,商贸兴旺,通讯便捷,经济发达,是全国最大青蒿素生产基地,柳北著名的物资集散基地,有目前广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街,素有“小柳州”之美称,2010年11月17日,融安县被国务院批准为柳州次中心城市。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6. 什么茶是侗族的饮茶方式

有55个民族饮茶。

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7、彝族:烤茶、陈茶。

8、满族:红茶、盖碗茶。

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温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

56、赫哲族:很少吃茶。

7. 三江侗茶属于什么茶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

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 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

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 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

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 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8. 什么茶是侗族的饮茶文化

虫茶是一种特殊的昆虫产品,是昆虫取食植物叶片后,经虫自身酿化后所产。虫茶昆虫是产虫茶的重要过程,有两种昆虫产虫茶,化香虫(Hydrillodes morose Butter)、米黑虫(Aglossa dimidiata Hswoth)。

我国的虫茶有两类:一类由化香夜蛾取食化香树叶获得,主产广西;一类由米黑虫取食苦茶叶获得,主产湖南、贵州。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虫部四十一卷有“茶蛀虫”的记载:“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蛀屑主治聤耳出汁。研末,日日缴净掺之。

化香虫化香虫是花香夜蛾的幼虫,因取食化香叶而得名 。化香虫子色黑,每年谷雨之后卵化,主要取食化香叶广西海拔底也取食一些藤本叶子。

化香虫为野生,所以化香虫茶是野生的虫茶,以贵州高海拔多云雾之处所产为佳,化香虫茶陈化多年口味更好,化香虫茶色泽黑亮,适合陈放是古董茶中的精品,这些都与化香虫的酿化有关。

化香虫茶与化香虫保持原始生态环境 但研究不多,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螟蛾亚科Pyralinae,螟蛾属Pyralis Linnaeus,别名粉螟、大斑粉螟、粉缟螟蛾、谷粉大螟蛾、果子缟螟蛾。

虫茶博士的飞虎将虫茶虫茶昆虫全世界分布广泛,国内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台湾、广东、广西(王平远,1980)。在已有文献中,紫斑谷螟仅作为仓库害虫(赵养昌,1982)加以记录。

作者调查发现,紫斑谷螟是贵州赤水地区用以生产虫茶的主要昆虫种类。鉴于已报道的产虫茶昆虫种类中(雷鸣和卢晓黎,2001;文礼章和郭海明,1997),尚无紫斑谷螟的记载,作者于2008—2009年对这种新发现的产虫茶昆虫进行了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旨在为紫斑谷螟虫茶生产中紫斑谷螟的繁殖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米黑虫米黑虫取食三叶海棠(Malus siebold Rend)、苦丁茶(Rubus henryiHemsl.etKuntze)等植物。虫茶具有清凉止渴、去暑、解毒消肿,提神健胃,解表,明目、散淤止痛等功效。在医药上作收敛剂,对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及痔出血等有较好的疗效。据分析,虫茶有18种氨基酸,较高的维生素和单宁含量。

主产于广西和湖南,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出口于东南亚国家,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饮料。

虫茶的生产和利用基本上是按传统生产方式和饮用习惯,再保健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仅对虫茶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作过一些分析,缺乏深层次的加工利用,人们对虫茶的认识还很肤浅,其特殊价值尚未完全开发出来,需要从保健价值、药理、质量及标准、产品种类、深加工产品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

出圣惠。”清代光绪版《城步县志》卷五载:“茶有八峒茶,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故名之虫茶,茶收贮经久,大能消痰顺气”。

虫茶按产地,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湖南城步五岭山区的虫茶叫城步虫茶,也叫三叶虫茶;广西桂林龙胜的虫茶;贵州赤水虫茶、黔东南苗山侗寨虫茶等。湖南城步五岭山区的苗族、瑶族、侗族同胞制作的虫茶,用岩茶即三叶海棠、斗笠芽、苦茶叶的嫩叶,经开水烫过,晾至八成干,储存在竹编茶篓里,篓底垫干芭蕉叶,每层铺17厘米厚,均匀洒上米汤水,茶篓悬挂在阁楼上。

广西桂林龙胜虫茶不光用茶叶,还加大白槲和换香树(香味野生藤)的嫩叶,不浇米汤水,让香树嫩叶自然发酵;原虫茶晒干,要用铁锅炒,加蜂蜜与茶叶炮制成熟

贵州赤水和黔东南都产虫茶,清末即出口东南亚,采集苦茶叶、化香树、糯米藤、黄连木、野山楂、钩藤等鲜嫩叶,稍加蒸煮去除涩味,晒至八成干堆放在木桶里,隔层均匀浇上淘米水,加盖保持湿润,叶子发酵、腐熟,吸引化香夜蛾产卵,让夜蛾幼虫排泄金粒儿,剔除残梗败叶,得到粒细圆、油光亮、色金黄的化香蛾金茶。

虫茶的茶虫为米黑虫,属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夜蛾亚科枯叶虫属全变态类,刚孵化的幼虫体粗只有0.25毫米,体长不过2毫米,灰白色,中龄幼虫与老杨洪罗秋君熟幼虫均为黑色,老熟幼虫体粗3毫米,体长3厘米,活动灵巧,具假死性,喜聚群生活,不吃鲜叶,只吃干叶或腐叶,忌光亮,喜昏暗,昼伏夜出。白天伏于用丝与茶渣织成的管状巢中,黑夜出来吃料。茶虫从惊蛰开始吃料,到立冬前后,历时8个多月,可以繁殖两代。

据传,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朝廷对湘桂黔交界处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引起少数民族的不满。乾隆三年,横岭洞一带爆发粟贤宇、杨清保领导的苗民起义;

清廷下令湘桂黔三省总督出兵进行血腥镇压。随后,在横岭洞设置湖南长安营总府和理瑶同知署,残酷压迫和剥削苗族、瑶族人们。长安营总府知道虫茶的功效,下令要当地百姓大制虫茶,用树皮做成精致漂亮的包装盒,外裱红纸,0.25公斤一盒,作为珍品每年向朝廷进贡献媚取宠,被称为贡茶。

湘桂黔山区,群山耸立,林木葱笼,溪涧环绕,风光旖旎。清代中期,贵州高山化香虫茶经广东出口东南亚。民国时期,好的虫茶价格极其昂贵,差的虫茶只能当药材低价出售。解放后,虫茶由供销社统购统销,文革期间也没停产。

改革开放后,虫茶市场再度活跃,虫茶开始走出闭塞的苗家侗寨,受东南亚、港澳华侨的青睐,已经销往海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用虫茶做成一种重要的清凉饮料,取名龙珠茶,飘洋过海,换取外汇。

虫茶的产量很低,供不应求。每年4月,湘桂黔交界处的大山深处,苗家侗寨的姑娘小伙背上竹篓,成群结队上山采摘化香树、黄连木和苦茶树的嫩叶,来制作虫茶。我们熟知的化香虫茶、三叶虫茶,就是一直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生产,至今都是野生虫茶。

高海拔多云雾处的虫茶优异独特,颗粒黑亮色泽好,品质高;低海拔处的虫茶量多,质量一般。虫茶的质量由产地海拔高低、产地气候、产地云雾、所产虫茶色泽、浓度、口感、功效、是否陈年等综合因素来决定。

以产地海拔高、气候云雾适中为佳,色泽黑中带黄颗粒为上品,低海拔色灰无光产量大为中下品。贵州高坡云雾虫茶色泽黑亮有光泽,后期存放变化丰富,为虫茶之精品,这种高山虫茶,颗粒相对细小;贵州低海拔虫茶与广西虫茶类似,色泽灰暗,熟香口感中有霉味,颗粒比高海拔虫茶略大,大部分做为凉茶原料在药厂市场销售。

米缟螟幼虫取食三叶海棠叶,即三叶虫茶,浅褐至深褐,甚至黑色,颗粒较小,茶汤为红黄色,似红茶,汤色清亮,与高档红酒相同,口感似普洱;弓须亥夜蛾与雪疽夜蛾取食化香树叶,即化香虫茶,其色深褐、外表光滑,颗粒较大,所泡之茶汤色清褐,似绿茶,化香虫茶产销量大,品种丰富,饮用最多;

米缟螟幼虫取食樟科植物老鹰茶,即老鹰虫茶,形状、颜色与三叶虫茶相似。其中以贵州赤水四洞沟所产的虫茶最为著名,贵如黄金。

饮用虫茶,先在杯中倒入开水,放入适量虫茶颗粒,盖好杯盖。虫茶颗粒先漂浮在水面上,释散出一根一根像血丝般的茶针盘旋飘浮水中,再缓缓下沉到杯底,如晨烟暮霭,袅袅娜娜,婉蜒起伏,飞絮弥漫,散于杯里,并开始溶化,汤色呈黄褐色或淡古铜色,清亮似茗,甘醇爽口,清香宜人,沁人心肺,即可饮用。

饮后令人顿感心旷神怡、香郁甘美、回味无穷、心底舒畅、百喝不厌,有一股浓浓的水桑叶的味道在口腔里迷漫、回荡,连饮数杯,绝无腻感,情绪昂扬、思路广开。

虫茶含有相当数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咖啡因、止血的活性物质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提神、降血压、健脾胃、助消化、利尿、顺气解表,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防治作用,对鼻出血、牙龈出血、痔出血、腹泻等病均有一定疗效。

9. 侗族人喜欢喝什么茶

三江茶以绿茶和红茶为主。绿茶条索厚重,色翠绿、富光泽;叶质柔软,干茶灰白,香气清高持久;泡出的茶汤色泽绿亮、香味幽兰、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口感清甜、回甘;叶体嫩绿、整齐、明亮。

红茶外形条索细紧、显金毫、多峰苗,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鲜嫩甜香,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亮,叶底肥嫩多芽红匀明亮。具有排毒抗辐射等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

10. 什么茶是侗族的饮茶工艺

三江油茶第一口比较苦,但味道逐渐在口腔回甘,有一种先苦后甜的滋味。

三江盛产茶叶,但三江人喝茶的方式又跟我们特别不同,他们会带上铁煲,在田间地头架上柴火,把肥猪肉与茶叶一起捣碎,加上水、姜一起煮成油茶,再添上提前油炸好的米花或者花生米、香菜、盐或糖等,就这样解决一顿中饭。

11. 什么茶是侗族的饮茶品牌

一、满族的盖碗茶

说起少数民族的茶饮,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满族。早期,他们骑在马背上得天下,喝的最多的就是马奶茶。在清朝时,满族也喜欢上了茉莉花茶(盖碗茶)。满族喝茶既注重养生文化,又注重口感,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八旗子弟都喜欢喝茶。受喝茶风气影响,清朝时北京的茶馆已经兴盛。

二、回族的八宝茶

回族的盖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会选用不同的茶,在茶中加入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该茶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

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白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用雪水、泉水和流动的江河水来泡茶。

三、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更像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哲人,谆谆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

第一道茶是烤茶。因陶罐中的茶叶被烤炙得十分焦脆,开水冲入后发出的爆裂声较其它烤茶响亮,白族烤茶又被称为“轰天雷”。这烤茶的茶汤色泽浓黑,焦香强烈,茶味颇苦,故名“苦茶”。

第二道茶是甜茶。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注入盛有乳扇、桂皮、红糖的茶碗中,搅拌后制成的“甜茶”。甜茶中的乳扇是将薄薄的奶酪在文火上烤制而成,所以甜茶又有着浓浓奶香。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同第二道一样方法烤茶,然后注入盛有蜂蜜、核桃仁、米花、花椒的茶碗中,香柔甜蜜中带有浓烈的麻辣,令人精神一振,故名“回味茶”

四、景颇族的腌茶

腌茶一般在雨季,将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当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吃。

五、布朗族的酸茶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一般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熟,放在阴暗处十余日让它发霉,然后放入竹筒内再埋入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它可以帮助消化和解渴,这是供自食或互相馈赠的礼物。

六、侗家的油茶

吃油茶要备好米花、焦豆、熟饭或凉饭和油茶汤。首先,将较老的茶叶摘来,蒸熟,再用手将茶叶压成与甄子一般大的茶饼备用。其次,把糯米蒸熟,放凉后经过太阳晒干后备用。

煮油茶时,先将油茶烧沸,后将晒干的糯米饭放入,待其稍有黄色,立即捞出,制成“米花”,然后将油舀出,以少量米放入锅内烧焦,再将干茶叶放入烧糊,当发出扑鼻香味时即掺水放盐煮沸。制成茶汤。将热饭或凉饭舀入碗内,然后将滤好渣的油茶汤淋于饭上,再将米花、焦豆、生姜、葱花等覆盖于上就可以了。

七、拉祜族的烤茶

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然后将云南晒青毛茶或者普洱生茶散茶放入土罐进行抖烤,待罐中茶叶茶色微黄,茶香四溢时将开水冲入罐中,煮开后根据自己的口感,加入合适的开水,调节茶的浓淡即可品饮。

八、基诺族的吃凉拌茶

基诺族制作凉拌茶的用料是茶树的鲜嫩新梢,黄果叶、辣椒、大蒜、食盐等。制作方法为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内。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辣椒、大蒜切细,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放置一刻钟左右,即可食用。

九、苗族的虫屎茶

虫屎茶,苗族的传统饮品之一。谷雨前后,采摘野生苦茶叶等野生植物的嫩叶,将它们放在竹篓上,洒上淘米水,嫩叶在淘米水的浸泡下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吸引各种鳞翅目昆虫过来产卵。这些卵孵化成幼虫,开始啃食嫩叶,并排下粪便。将这些粪便收集起来,存入瓷瓶中,便成了苗族的米虫茶。饮用时,取少量放入开水即可。

十、拉祜族火灼茶

“火灼茶”是拉祜族喜爱的饮茶方法,每当客人至家,主人先烧水,然后抓一把大叶茶放在瓢内,拣火塘中的灼燃火炭放入瓢中后快速摇动。当瓢中的茶叶烤得发出香味时,把火炭拣掉,烤过的茶叶,放入茶壶中,冲上沸水,几分钟就可饮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