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虞翠茗茶叶专卖店
觉农.翠茗 浙江上虞共公品牌
2. 上虞翠茗茶价格
一、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属绿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浙江杭州著名的特产。西湖龙井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是杭州著名的特产名片。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二、绍兴黄酒
绍兴酒,又称绍兴黄酒、绍兴老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在绍兴境内所产黄酒的总称,是绍兴的著名特产,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可谓是蜚声世界,是浙江著名的特产酒。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声誉斐然,在南北朝时期,黄酒已被列为贡品。绍兴酒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色清味醇,分为元红酒、加饭(又称花雕)酒、善酿酒、香雪酒四个品种。绍兴黄酒多次荣获金牌和优等奖状,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黄酒著名品牌有烧香花雕、古越龙山黄酒、绍兴女儿红、香学酒等,浙江名酒还有严东关五加皮酒、宁波老酒、嘉善黄酒、同山烧、阿拉老酒白糯米酒、乌毡帽黄酒、宁波大曲等
三、杭州丝绸
杭州丝绸为杭州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浙江著名的传统工艺品特产,与杭扇、杭州龙井茶一同被誉为“杭州三绝”。杭州丝绸,历史悠久,质轻柔软,色彩美丽,拥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品种繁多,有绸、缎、绫、绢等十几类品种,著名的品牌有长城、喜得宝、万事利、凯地、大丝煌等。杭州丝绸拥有二百多个品种,二千余个花色,图景新颖,富丽华贵,花卉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许多产品荣获国家部优或省级优质产品奖,远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又称火朣,是金华地方传统名产之一,与西湖龙井、绍兴黄酒并列为誉满全球的浙江“三宝”,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浙江著名的特产美食。作为金华地区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始于唐而盛于宋,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2008年其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目录。金华火腿具有俏丽的外形,鲜艳的肉,独特的芳香,悦人的风味,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滋味鲜美,即色、香、味、形,“四绝”而著称于世。
五、嘉兴粽子
嘉兴粽子是浙江嘉兴特色传统名点,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较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嘉兴粽子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在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中,更是出现了嘉兴粽子的身影,嘉兴粽子的飘香美味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嘉兴粽子因为味道鲜美、携带和食用方便,备受大多数人喜爱,有“东方快餐”的美誉。而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兴粽子是嘉兴一张响亮的美食名片。
六、瓯绣
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悠久历史,起源唐代,是浙江温州“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瓯绣与蜀绣、粤绣、湘绣、苏绣齐名,被称为中国五大名绣,集传统技法之大成而加以创新,其色彩日趋鲜艳,花色品种日渐丰富,主题明了、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针脚平齐、神韵生动,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工艺品种。瓯绣是中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瓯绣制作工艺被评选为浙江省重点保护艺种之一、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仙居杨梅
仙居杨梅是台州仙居著名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余姚杨梅、靖州杨梅、慈溪杨梅并称中国四大杨梅,是浙江著名的水果,有“仙梅”美誉,仙居也因此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俗话说,余姚杨梅甲天下,仙居杨梅冠四方,仙居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等特点,果实外形美观、肉柱饱满、果大汁多、风味独特,尤以特色品种东魁杨梅果大核小味甜,以大闻名,个头堪比乒乓球,因此又叫“乒乓梅”。仙居杨梅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精品杨梅、江南十大杨梅、浙江省首选旅游特产、浙江区域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等荣誉。浙江著名杨梅还有余姚杨梅、慈溪杨梅、临海杨梅、舟山晚稻杨梅、文成杨梅、兰溪杨梅、上虞二都杨梅、萧山杨梅等。
八、台州三门青蟹
三门青蟹是浙江省台州三门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十大海鲜水产特产之一,也是浙江著名的海鲜特产。三门县是浙江省青蟹产地,素有“青蟹之乡”之称。三门湾海域水温和盐度适中,水生微生物丰富,青蟹色泽光亮呈青蓝色,壳薄螯大,体壮饱满,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为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三门青蟹具有水分含量低、蛋白含量高、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其肉质丰满结实、味美鲜甜、口感好。形成了“青背、黄肚、金爪、绯钳”的特色外观,是耐寒性、广盐性、广温性的优良品种
九、塘栖枇杷
塘栖枇杷是杭州市余杭区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色艳形美、肉质细嫩、汁多味鲜、风味卓绝而闻名天下,是国内外享有历史盛誉的地方特色产品,也是浙江著名的特产水果。塘栖枇杷种植历史悠久,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自唐代就已被列为贡品,主要品种有平头大红袍、夹脚种、软条白沙、宝珠等,品味各异,尤以软条白砂为最,属国宝级优质品种,堪称枇杷中的珍品。
十、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是湖州安吉的特产,属于绿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浙江著名的特产茶叶。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安吉白茶是安吉地方特产的金名片,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名茶”、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等,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3. 上虞雷公山翠茗茶
1、贵州十大名茶之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味道好,还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以及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2、贵州十大名茶之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贵州省遵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2017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湄潭翠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贵州十大名茶之梵净山翠峰茶
梵净山翠峰茶,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产茶叶品种之一。因主产于该县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而得名。产品原料采自梵净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体品系茶园,产品具有“色泽嫩绿鲜润、匀整、洁净;清香持久,栗香显露;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芽叶完整细嫩、匀齐、嫩绿明亮”的特点,赢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喜爱。2005年获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
4、贵州十大名茶之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经农业部检验,该茶致病菌卫生指标、重金属及农残含量,均低于欧盟、日本的标准,芳香物质含量丰富,而且含锌、硒、钾等有益物质。该茶发源于石阡,引种到黔东、黔北、黔东南等地,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特色茶产业的战略品种,曾被人誉为“金不换”和“品牌中的品牌”。
5、贵州十大名茶之凤冈锌硒茶
凤冈富锌富硒茶,贵州省凤冈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锌硒茶,是因土壤里含有天然的锌硒微量元素,通过茶树种植,使之自然吸收于茶叶中,其茶叶浸泡所析出的锌硒元素易于人体吸收,天然无毒副作用。凤冈锌硒茶,不但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且富含锌硒微量元素,其锌含量为55.4—103.2毫克/千克,硒含量为1.38—2.03毫克/千克,正是人体所需的最佳适宜量。2006年01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冈富锌富硒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凤冈产茶历史悠久,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
凤冈富锌富硒茶采用生态建园模式,形成了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的特色茶园。其茶叶品质高端,特色奇绝,外形匀整紧索,色泽灰绿油润,栗香高长沁脾,滋味鲜爽润喉,汤色黄绿锃亮,叶底嫩绿耐泡。
6、贵州十大名茶之贵州明前毛尖茶
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
7、贵州十大名茶之绿宝石茶
绿宝石即绿宝石茶。贵州十大名茶之一,为绿茶类。“绿宝石茶“是2003年经贵州本土茶叶专家牟应书老先生研制成功的创新茶品类,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一芽二三叶为原料获得国际金奖的绿茶,颠覆传统名优绿茶钟情独芽的倾向,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绿宝石的原料大胆采用一芽二三叶,避开独芽、一芽一叶制作绿茶的奢侈,采用贵州牟氏制茶工艺,并结合现代先进的自动化加工技术制作而成,呈盘花形状,颗粒紧实,色泽绿润,冲泡后茶叶自然舒展成朵,嫩绿鲜活,栗香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冲泡七次犹有茶香,享有“七泡好茶”的美誉。
8、贵州十大名茶之贵定云雾贡茶
“贵定云雾贡茶”,是以贵定县境内生长的本地鸟王茶树品种和其它优良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按贵定云雾贡茶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绿茶,其成分含量为:氨基酸3.32%.茶多酚34.40%,咖啡碱4.7%,水浸出物44.40%。
贵定云雾贡茶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紧细、卷曲、显亳,匀整、绿润,汤色绿黄清澈、香气嫩香、滋味鲜爽、回甘力强、叶底嫩匀、鲜活明亮”的高雅品质,备受海内外茶叶界专家及消费者的青睐,让品茗者品尝之后,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有益健康。国内著名茶学界审评专家沈培和欣然为其挥毫定为“茶中极品”。
9、贵州十大名茶之雷公山银球茶
雷公山银球茶产于雷山县著名的自然保护区雷公山,采用海拔1,400米以上的“清明茶”的一芽二叶,经过炒制加工后,精制为小球状,即美观漂亮,又清香耐泡。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
雷公山银球茶是国内外首创,形状独特,是一个直径18-20毫米的球体,表面银灰墨绿。清香、味浓、爽口、回甜,提神健脑,精力旺盛。
10、贵州十大名茶之清池翠片
清池翠片为特种绿茶,产品执行贵州省地方标准,特种绿茶——扁形绿茶DB52/T442.3-2003标准。它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优异的内在品质,即形美、色绿、香郁、味甘;外形扁、平、直、光滑、匀整、色泽翠绿油润、内质香气高爽持久,有炒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明,匀齐完整。企业年生产能力10吨。2010年在上海茶文化节上获得金奖,是贵州省十大名茶,“清水塘”商标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4. 上虞 茶叶
1、外型上来说,西湖龙井是黄绿(绿色为主)叶片较小,新昌龙井是黄,叶片较大,大佛龙井和新昌的比较类似。
2、味道上来说,嵊州龙井与西湖龙井比较像开汤后,西湖和嵊州重点是茶的清香味,新昌和大佛以火工味为主,西湖和嵊州的注重茶的本位。
3、时间上来说,新昌和大佛重做工(主要是烘干)乌牛早是茶树的品种,就像做西湖龙井的龙井43一样,成长比一般的龙井茶树早。
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6号),总局组织完成并通过了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1年20月26日起正式对龙井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地域保护范围
根据龙井茶的历史和现状,确定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萧山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等12个县(市、区)行政区域贩龙井茶产区,以及上虞市毗邻绍兴的磐安县、东阳市、天台县等4个县的部分龙井茶产品为受保护区域。
龙井茶生产分为三大产区:龙井茶西湖产区、龙井茶杭州产区、龙井茶绍兴产区。
质量技术要求
2002年,GB18650—2002《原产地域产品 龙井茶》正式实施。
2008年10月,GB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正式实施。
专用标志使用
在龙井茶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5. 上虞品茶网
古代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精品。
简称“秘瓷”。
所谓"秘色",据宋人解释是: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
如赵麟在《候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
但有人认为,"秘色"并非神秘之"秘",也不是统治阶级所专有的意思,而是当时人们对青瓷那种色样之统称,就像晋代称青瓷为缥瓷一样。
而日本的古陶瓷研究者认为:秘色即翡色,秘与翡乃一音之转。
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
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
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
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
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秘色瓷在法门寺地宫未开启之前的今人眼里,一直是个谜。
人们只是从记载中知道它是皇家专用之物,由“越窑”特别烧制,从配方、制坯、上釉到烧造整个工艺都是秘不外传的,其色彩只能从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描写中去想象。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瓷碗、瓷盘、瓷碟,从“地宫宝物帐碑文”中得知,原来它们就是“秘色瓷”!这些秘色瓷色泽绿黄,晶莹润泽,尤其是其中两个银棱秘色瓷碗,高7厘米,口径23.7厘米,碗口为五瓣葵花形,斜壁,平底,内土黄色釉,外黑色漆皮,贴金双鸟和银白团花五朵,非常精美。
这才让今人一睹秘色瓷的风采。
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专用瓷——秘色瓷,是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
这些秘色瓷器的发现在我国陶瓷史考古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为鉴定秘色瓷的时代和特点提供了标准器。
历史 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信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
唐代中朝,余姚县上林湖窑产品因质地超众被朝廷录为贡瓷,并置官监烧。
此后,品质愈发日莹的越窑备受文人雅土推崇,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的赞誉。
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秘色瓷”称谓。
越窑品种十分丰富,有碗、壶、瓶、罐、盒、罂和雕塑等。
同类器皿又有多种制式。
以碗为例,分圆口、花口。
圆口碗以斜壁呈45度的浅身敞口多见,据考证,当时主要用于喝茶,所以也叫茶盏。
花口碗则有四瓣、六瓣等。
上博展厅的晚唐越窑海棠式大碗就是花口碗中的佼佼者,因为器大规整,釉色青黄和造型酷似四瓣海棠花而显名贵。
壶又是一种特色器,形状分盘口、直口、喇叭口,壶身有圆腹、瓜楞形腹、椭圆形腹等。
唐代执壶最明显的特点是短直流、小曲柄、体态饱满。
晚唐至五代,流与柄相对加长放大,腹体喜作成瓜果形。
宋时则形体轻盈秀长,尤其流和柄,几乎高于壶口。
细辨这一时期的碗、壶、水盂等造型变化,可发现一些小规律:花口或瓜楞体呈四瓣通常为唐,五瓣系唐末五代,六瓣属宋;直、短流的壶为唐,曲流或长曲流为五代或宋;平底足器物的年代相对较早,玉璧形底足多数属唐中晚期之物,唐末五代出现了玉环形浅圈足,宋代圈足相对见高见窄。
另外,由于叠烧法世袭沿用,鼎盛时期的部分越窑产品依然在器内可见到支烧痕,比如上博晚唐越窑海棠式花口大碗的碗内心就有支钉痕16个。
这说明,唐末五代的越窑叠烧器皿未必都属粗瓷,收集时当多一份细心。
6. 上虞上茗茶厂
首先,炒青绿茶制作的原料采摘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且制作品种繁多,因此成本较低,其次炒青绿茶受限于明前、雨前,而其他时节则茶叶产量较大,价格相对较低,再者炒青工艺成熟,且多个省份皆有生产,因此稀缺度不高,从而使得价格便宜。
当然价格低的因素也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炒青茶价格便宜,并不代表口感差。制作的比较好的炒青茶,口感、香气、耐泡度依旧不输名茶,且受到诸多老茶客的青睐和喜欢。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其中杀青分为两种方式,炒热杀青、蒸汽杀青。
炒制杀青,即通过锅炒,或者一样原理的比如滚筒方式进行杀青。这种杀青方式基本从明代开始大规模采用。
蒸汽杀青,是中国绿茶最早的制法。特点是水蒸汽温度低,香气弱,但是保留了茶叶的绿色,以及鲜感强。蒸青杀青的绿茶称为“蒸青”。
炒热杀青的绿茶,按照干燥方式的不同,又可细分为:炒干(手工锅炒或机械滚炒)、烘干(炭火或烘干机烘干)和晒干(用日光晒),分别称为炒青、烘青和晒青茶。
也就是说,不管过程用了什么工序,最终干燥用的是炒干,就是炒青;用的是烘干,就是烘青;用的是晒干,就是晒青。
炒青绿茶是我国绿茶中的大宗产品,按照干茶形态严格来分,炒青绿茶包括长炒青、圆炒青和细嫩炒青。
1、长炒青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湖南、湖北、贵州、江苏、河南等省也有。
长炒青中品质最好的,莫过于江西婺源的“婺绿炒青”,外形粗壮,色绿、香高、味醇,曾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优等金牌奖。
安徽休宁、屯溪一带的“屯绿炒青”、浙江淳安、开化的“遂绿炒青”也是长炒青中的名优产品。还有诸如“舒绿炒青”、“豫绿炒青”等,都泛指该茶产区所产的炒青绿茶。
长炒青绿茶经过精制加工后用来出口的产品统称为“眉茶”,分特珍、珍眉、凤眉、秀眉等花色。眉茶主销摩洛哥等非洲国家,欧亚各国也有一定销量。
2、圆炒青
即珠茶。珠茶主产于浙江嵊州、绍兴、上虞一带,历史上曾以绍兴平水镇为珠茶主要集散地,称为“平水珠茶”。
3、细嫩炒青
凡采摘细嫩芽叶加工制成的炒青绿茶都属于细嫩炒青。细嫩炒青品质独特、产量不多,均为各茶产区颇有名气的茶叶。
细嫩炒青多为名茶,所以一般直呼茶名,而忽视其所属品类名。例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雨花茶、信阳毛尖、竹叶青、庐山云雾茶、都匀毛尖、老竹大方、茅山青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