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法国特色茶叶(法国人饮用的茶叶)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1-22 22:53   点击:10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法国人饮用的茶叶

法国是较早接触到茶叶的欧洲国家之一,早在1636年首批茶叶就抵达了法国巴黎,这比英国最早接触到茶叶的时间足足要早22年之久。

1636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商人把中国的茶叶转运至法国巴黎,法国人开始接触到茶叶。法语中,开始有了“茶”一词。1700年8月3日,一艘名为阿穆芙莱特(Amphitrite)的法国船只,从中国运回丝绸、瓷器和茶叶等,拉开了中法茶叶直接贸易的序幕。

此后,往来于中法两国,运送茶叶等货物的船只逐渐增多。但这一时期法国的茶叶进口贸易尚未独立开来,多是和其他货物一起输入法国的。1728年(清雍正六年),法国首次在广州建立商业据点,从中国收购茶叶等货物更为方便快捷。

法国茶文化的初步形成

与欧洲的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茶文化形成较早。其原因在于,“浪漫的法国人在接受中国茶产品的同时,能够从精神领域中去体验茶文化的品味和情调”。

早在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就把中国茶视为贵族饮料,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喝茶,常常探讨茶的品牌品色,时常传递来自中国的茶信息,他们总是试图从茶叶本身搜寻一种神秘的文化迹象。

茶叶的输入与销售

法国最早进口的茶叶是中国的绿茶,随后乌龙茶、红茶、花茶及沱茶(砖茶)等相继输入。19世纪以后,随着斯里兰卡、印度、印尼、越南等国试种茶叶成功,这些国家的茶叶也相继进入法国市场。

2. 法国人饮用的茶叶及采用的品饮方式

  倒茶礼仪:  第一、茶具一定要洁净,包括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  第二、取茶叶要用专用的器皿----竹制或木制的茶勺,也可用不锈钢或陶制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双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边。敬茶时要用茶托盘,如果没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托着小茶碟底部,一手扶着茶杯,双手捧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差要敬给来宾中的年长者,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第五、浅茶满酒。说的是给客人斟酒要倒满,敬茶只需七八分满。  茶文化: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 《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古代众多的茶道专著,尽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饮技艺上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一切外部表现形式都是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鲜香甘醇”,绝非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国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须清洗洁净;(二)主张用轻清之水煎茶,有条件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讲求水沸适度。(四)要求使用名贵优质茶具,并规定首先要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  茶道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日本茶道  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倒酒规矩  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集播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几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规矩十四,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规矩十七,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规矩十八,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如果你酒量不怎么样,给你一些诀窍:  1、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这条不建议用)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适用女性)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大忌;  8、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  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10.喝酒人要厚道,顶一下8费事,就你看呀  希望对你有用

3. 英国人法国人饮用的茶叶

茶是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现代学者普遍同意是在1600年左右,也就是明代万历的下半叶。在这之前,著名的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了篇游记,描述他在元朝中国的所见所闻,但这位自称曾到过杭州和福建、并在扬州当了三年官吏的波罗先生却对“茶”这中国特产只字不提。若说他大意遗漏了,这疏忽似乎太不合清理,难怪有专家提出质疑,说波罗也许未曾亲身踏足中土,他的游记,只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资料。

葡萄人早在1535年到了澳门(也有说是1553年)。虽然他们没有染上喝茶的习惯,但起码注意到茶是中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有个叫古鲁士的葡萄牙传教士,1556年到过广州,对当地人喝茶做过详细的描述。中国茶传至欧洲,功劳最大的是荷兰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年成立,1610年发出第一张购卖茶叶的订单。17世纪初正是欧洲航海家四处探险搜奇的时代,有关世界各地奇风异俗的游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意中为“茶”这异国产物作了义务宣传,茶便开始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茶在人们眼里不仅是上等、贵族的饮品,还具有医疗作用,这样,喝茶的习惯在荷兰、法国和英国生根植基,受欢迎的程度也日深一日。

南北朝时,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从此,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 妇女之友 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1528年,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1615年,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 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首先酒精会使人昏昏沉沉,举止粗鲁,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又不失文雅。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 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 无论酒馆还是咖啡馆,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良家妇女不能去。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不会损伤名誉。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还有很多的茶园,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 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 从贵族到平民 一开始,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1625-1657年,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才结束了这场争论。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 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茶价奇高。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经过一个窗口期,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于是,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 茶(财)之路 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 从唐代开始,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 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鸦片,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1651-1652年度,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约占输入的35-50%, 1758年荷兰茶叶贸易的利润率竟达到196%。1711年至1810年间,英国政府光是从茶叶上面就收到了7700万英镑的税,有记载1784年英国的茶税是190%。这么高的税也抵不过英国人民喝茶的热情。1793年,英国政府一年的茶税收入是60万英镑,到了1833年这个数字翻了五倍半,变成了330万英镑。 外国人怎样喝茶 英国 中国茶传入英国之前,英国人成天喝酒,早上六七点钟起来都用啤酒来就着早饭吃。然后随时困了累了闲的没事干了,就喝酒玩。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茶水在很多情况下代替了酒精。 喝茶的方式和咖啡类似,端给客人的是清茶,喝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奶、糖或者柠檬。 俄国 俄国人煮茶不像中国人这样用泡的,他们是把茶叶和糖一起放进茶炊里,倒入开水,每个客人倒大半杯然后再加白开水接着煮。一边煮一边喝,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 据说俄罗斯人喝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搅梓后再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俄罗斯人在烧茶时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类的甜料,也常常会在茶里加入牛奶、柠檬,甚至果医和奶酪。甜茶还要伴着甜点吃。不过俄国地方冷,其实充当了正餐之余的加餐。 法国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法国人是欧洲人里真正“会喝茶”的。法国人喜欢高品质的绿茶而不满足于袋泡茶,不少法国人也能分得清中国茶叶的不同种类。 他们也会像中国人一样不加奶和糖,只用开水泡清茶。法国人也有可能采用西非的喝法,在茶水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放凉了做冷饮,类似于现在全球超市里售卖的加糖的瓶装茶。

资料: 中国茶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4. 法国人喝茶叶吗

法国人的饮茶方式,主要有“清饮”和“调饮”两种。其中,“清饮”和中国目前的饮茶方式相似,“调饮”则加方糖或新鲜薄荷叶,使茶味甘甜。无论“清饮”或“调饮”,均有各式甜糕饼佐茶。法国人以饮用红茶的人口最多,饮用绿茶的人也不少,近来本来就爱花喜香的法国人,对花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饮用外,法国人还大力开发茶叶的其他用途。如不少法国厨师制作菜肴或点心时,习惯使用茶叶作为烹饪调料,如今法国人已开发出了各式茶叶饼干、茶糖、茶冻等食品。

法国人甚至还把茶叶添加到蜡烛、香水、洗发香波、牙膏、奶油、巧克力甚至酒中。浪漫的法国人还喜欢洗茶叶澡,认为有美容护肤、减肥的功效。

5. 法国人饮用什么茶最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茶叶大国。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2011年统计,中国的茶叶产量13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406.7万吨的33.7%,位居世界第一。但事实上,中国人却并不是喝茶最多的。

根据调查机构欧睿的统计数据,世界上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费量是3157克;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爱尔兰与英国;而中国则以人均茶叶消费量566克,全球排名第19位。

这似乎有别于人们日常的感知,但事实上不同的茶文化造就了各地区饮茶习惯的差异。

茶在土耳其也被视为“国饮”,但不同于中国是茶叶的母国,土耳其接受茶实际上比欧洲还要晚。如果说中国人是爱品茶,那么土耳其人则是嗜茶,他们喝茶不像中国人用开水冲泡,而是用茶壶煮。土耳其新闻通讯社的一项调查称,土耳其人的喝茶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全土耳其每天消费高达2.45亿杯。

事实上,茶叶产量和本国消费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肯尼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产茶外销国家。2011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2.9万吨,肯尼亚茶叶出口44.10万吨居世界第一,但在人均茶叶消费量方面极低。

6. 法国有茶叶吗

首先法国人说崇尚的是优雅还有精致,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从法式的下午茶就可以看出来了,首先法式下午茶的摆盘十分的精致,而且甜蜜的味道从茶饮到茶点一如既往地贯穿下去,这是法式下午茶的特点,而英式下午茶所讲究的是经典以及高贵,所以其实英式下午茶的种类比较丰富,英式下午茶区别于法式下午茶,文化历史背景以及特色均不一样。

7. 法国人饮用的茶叶叫什么

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

美国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茶叶传入美国 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后,随着英国移民的大量涌入,英国人的饮茶习惯也带入北美。约在1690年,麻省的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1720年后,北美开始正式进口茶叶。18世纪中叶,饮茶习惯也遍及北美殖民地社会各阶层。一个游记中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象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

茶起源于中国,却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喜爱。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