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初制的工序
一、 采青
一般选在晴下午采摘,做到眼紧,手快,轻采,轻放,采一个放一个,避免茶青紧压。
二、晒青
晒青即日光萎凋。晒青时间最好在有阳光的下午3.5-5时。鲜叶薄置,不宜重迭。一般而论,若气温在22℃~28℃,晒15~20分钟;20℃~25℃,晒20~30分钟;28℃~33℃时,晒10分钟左右。具体操作时,应依品种、气候、鲜叶含水量等不同情况,确定晒青时间的长短。通过晒青,使“茶叶晒贴筛”,鲜叶水分消失10%~15%,便算适度。
晒青作用:蒸发叶子的部分水分,为促使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成品茶的色、香、味。
三、凉青
凉青又称“复式萎凋”。是指将晒青后的茶叶,移置阴凉处的凉青架凉青。凉青属静置阶段,一般1~2小时为宜。
凉青的作用:凉青实际上是短时间内的自然萎凋,让叶内的各种生化变化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均匀而缓慢地进行,继续增加水解产物,进一步强化叶细胞膜的透性,提高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发展香气。
四、碰青
碰青也称“做青”,俗称“浪茶”,是形成乌龙茶色、香、味的关键,也是半发酵和半萎凋(即轻发酵和轻萎凋)的综合过程。
碰青的空气适宜温度一般为18℃~20℃,适宜的相对湿度一般为75%。
碰青时间大约从晚上6:00~7:00开始,直到第二天天亮,历时需10~12小时;约隔2小时碰一次,全过程需碰青5~6次;每次适度碰青约2分钟。
碰青包括碰青、摇青与静置反复交替的过程。这个过程慢不宜快,谨防发酵不足或发酵过度。若叶片出现“叶缘二分红,叶腹八分绿”(俗称红边绿腹),叶脉透明,叶形呈当汤匙状,香气久存,这便是碰青适度的标准。
碰青的作用:使茎脉及叶片组织中的各种有效物质成分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是凤凰单枞茶初制中最复杂、细致之工序
五、炒青
炒青也称“杀青”。碰青结束,堆放一小时后才能进行炒青。其方法是将青叶投入锅内,先扬炒,后闷炒,均匀炒;锅温控制在150℃~200℃之间。炒青要坚持炒熟,以柔软有粘手感手握成团、青臭味转为清香味为适度标准。
炒青的作用: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作用,因定发酵成果;与此同时,使青叶水分汽化蒸发(减重率一般为20%~30%),叶质转柔,便于揉捻。炒青工序实质便是凤凰单枞茶内质基本定型的过程。
六、揉捻
从轻揉到重揉,再轻揉,中间解块2~3次。要揉得均匀,使条索紧结,叶细胞破碎在40%~50%之间为适度标准。
揉捻的作用:揉捻是在炒青时破坏了局部叶细胞组织及酶的活性之基础上,又一次对叶细胞组织的更大破坏过程,从而促成叶细胞内含物进一步渗出混合,并粘附于叶表,使茶叶色泽油润,外形美观,味香耐泡。揉捻后要及时摊开,及时烘干。
解块:将茶条分散,使之不成团结块,便于茶条散去热量,散走水份停止发酵。
七、烘焙
烘焙俗称“焙茶”,用炭炉烘干。烘干应坚持“悠火薄焙”,并经两次以上的分次烘焙。烘焙时温度要适宜;操作时手法要轻巧。一般而言,初焙约40分钟,七成干即可,然后取出松之。30分钟后第二次入焙,20分钟后熄火,停止鼓风,就焙笼中搁置到完全干后取出,即为成茶。
烘焙的作用:烘焙过程的物质变化,以热催化作用为主导,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发挥与利用,提高成茶的色、香、味水平,并且有利贮藏 。
八、茶农们将初制(俗称毛茶)精细地拣掉枝梗、剔去赤叶,使茶叶纯净,再复焙,使茶索更加整洁紧实,美观,而且高度发挥茶叶的香气和固定品质。
九、成品茶贮藏与包装。
2. 茶叶初制加工
茶叶是以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按制法和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六大类,也就是国内外所说的六大茶类。这六大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3. 茶叶 工序
如果买回来的茶叶是散茶,是还能加工的,但是只能加工生茶。加工方法为:第一对散茶进行分拣,挑出一芽两叶以上的料,和分拣剩下的料分开存放,然后用蒸汽将一芽两叶的料蒸软,用石磨加工成茶饼。
剩下的料可以用模具做成茶砖,只是茶砖制作起来比茶饼麻烦,最后还要加一道烤的工序。
4. 茶叶初制工序最少的排列是
生普工艺开始的记录如下:
最早记录始于唐代。1382年、1664年都有记载。
关于普洱茶,目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代《蛮书》。“无采造法”,没有具体的方法,和一些调料,如辣椒、姜等熬制在一起吃,直到现在还可以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凉拌茶这道菜。真正出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准确年代是在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里。
在1382年,明代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也是没有系统的制作方式,“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在当时明代驻军的眼中,普洱茶就只是比喝水稍好一点。
1664年,《物理小识》记载的“蒸而成团”,已经是明确的工艺,“团”所指的是紧压的物块,包括饼、沱等都属于“团”。
再过了接近100年,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炒茶工艺已经出现,且普洱茶的名称在1825年已经出现在了正史的记载中,阮福的《普洱茶记》写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经历了200年,从“蒸而成团”到“蒸炒并存”的阶段。再经过大概100年的时间,出现了和现在非常接近的加工工艺,炒后变软,然后揉茶,晾干即得毛茶,就是初制茶。1939 年李拂一所著的《佛海茶业概况》,已经把普洱茶的初制茶的工艺说得非常清晰:“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我们也发现了当时所说的泼水茶。
实际上,普洱茶的制作历史非常短,真正成熟的普洱茶制造工艺,从时间上来说,也就是和存茶的历史非常接近。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部队进驻后把下属的所有茶厂,全部统一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50年代统一了加工工艺之后,就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部分,延续至今的普洱茶工艺,加工流程大致包括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精制分级、拼配蒸压成型五个环节。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就是现在的云南晒青毛茶,当时叫“滇青”;复制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二部分,精制是毛茶经筛、簸、捡,剔去片、梗、茶末,进行分级。
总体来说,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目前能找到的专业级别的资料记载,是1950年出版的由黄崇焘先生所著的《制茶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内容。首先云南紧压茶的制造是被单独列为一个章节的,在第30章,共分为四节,即毛茶的制造、沱茶的制造、圆茶的制造和藏销紧茶的制造。那么在1950年,云南普洱茶到底是怎样的制造工艺?
毛茶的制造,和1950年统一的工艺是一致的,即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必须注意的是杀青时的锅温,锅要烧到发红时再投叶,这就是当时的杀青工艺。沱茶的制造,像目前沿用的,包括勐海、下关、凤庆的沱茶工艺和配方,都和原有资料记载的很接近。圆茶七子饼的制造,由青毛茶作为原料蒸压,和现在完全一致。特别提出的是,50年代以前,年产量2000余担,而镇越县(易武)占了1500 担,四分之三的茶叶是镇越县生产的。
5. 茶叶初加工的主要工序
茶叶生产是一个很宽泛的词,从茶叶的种植到茶叶的加工都属于茶叶生产的范畴,首先茶叶的种植,茶园的维护,茶棵的修剪,茶叶的采摘,茶叶的初加工,既通过炒青,揉捏,解块,烘干等工序,制作出干毛茶,然后通过精制,生产出各个等级的好的茶叶
6. 茶叶初制的工序模块
茶叶初制所意思是茶叶初步加工的地方。
茶叶的初制包括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这是茶叶“去伪存真”的过程。
采青是将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或是全芽头,都是根据要制作的茶叶进行采摘,去掉的是不需要的枝叶。
萎凋分为自然委凋和委凋槽萎凋两种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目的就是为了让不需要的水分散失,让茶叶里的芳性类物质和空气发生生物化学反应。
杀青是短时间内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多酚类酶促氧化,使内含物在非酶促作用下形成不同茶类需要的品质特征,并且去除一部分水分以及鲜叶的青草气,使叶片从硬变为柔软,方便揉捻。便于塑形。
7. 茶叶初制的工序叫什么
国茶叶加工分三大部分,即初制、精制、拼配加工。近年来茶叶加工不断深化,向广度和深度扩展,产生了保健茶加工和其它深加工。一 初制加工1 绿茶初制 分三大工序:杀青、揉捻、干燥。在干燥上有一些变化,即用滚筒、烘干机、和炒锅组合成不同的干燥程序。有一种不同的就是蒸青绿茶,系唐代发明的制法,在我国目前少用,但经日本人研究改进后生产的绿茶色绿、汤绿、叶底绿,很受欢迎。2 红茶初制 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萎凋的目的是为了蒸发适当水分,揉捻是为了破坏叶细胞,形成化学反应。3 乌龙茶的制作 分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五大工序。做青是乌龙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需摇青、摊青多次,我曾经做过乌龙茶,那真是烦死人呀,在揉捻中有一道包揉工序,用厚实的白布把茶包起,使劲揉,没几分力气的书生哪干得了这个。做茶真的辛苦,倒是喝茶我还喜欢,呵呵。4 黑茶 分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关键在渥堆。5 黄茶 分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闷黄是其特点。6 白茶 很特殊的做法,不揉不炒,只晾晒和烘干。精制我就不讲了,一本几百页的书都讲不清,光是那些什么轻身路、本身路、长身路、抖筛、滚筒筛、平园筛、飘筛就会把你的脑壳搞大。
8. 茶叶初制工序最少的茶类是
六大茶道:
一、「绿茶 不发酵 讲究新鲜」
绿茶(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绿茶的特点是鲜叶采摘后高温迅速灭掉其中酶类,抑制茶多酚氧化。所以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干茶绿,茶汤绿,冲泡后的叶底也是绿色的。
喝绿茶讲究的是新鲜,所以古人有“试新茶”的娱乐。一个冬天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开春新茶上市,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氛。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早上市的绿茶越贵的缘故。
另外,绿茶越嫩滋味也就越鲜爽,所以名优绿茶大多采用极嫩的原料制作。对于绿茶,外形比内质重要得多,所以选购绿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看茶叶的嫩度、整碎程度、紧实度以及色泽。
二、「白茶 不发酵 制作简单」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如果是盖碗冲泡,坐杯(每次冲泡茶叶的浸泡时间)的时间长一些汤色会是浅黄色或者杏黄色。白茶干茶看起来太绿或者太红都是不对的,这些都说明了制作工艺上的缺陷。
三、「黄茶 轻发酵 “闷”黄」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如沩山毛尖、泉城红、泉城绿、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
黄茶干茶是黄色的,茶汤是黄色的,叶底也是黄色的。不过现在大多黄茶的制作都转化不足,看起来太像绿茶了。
四、「青茶 半发酵 特点折中」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但是这个“半”是不怎么准确的。因为在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轻的包种茶快接近绿茶了,发酵程度最重的东方美人茶快接近红茶了(这两种极端的茶都是台湾的)。乌龙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乌龙茶产量最大的是福建,大众熟知的铁观音和大红袍都属于乌龙茶。
乌龙茶的特点在于先促进茶多酚的氧化,然后突然终止氧化,因此乌龙茶兼具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没有哪种茶比乌龙茶更讲究冲泡技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乌龙茶又叫做功夫茶。
五、「红茶 全发酵 茶汤红亮」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 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萎凋、揉捻、发酵都是为了促进红茶中的茶多酚氧化。茶多酚本身是一种无色的物质,其中的儿茶素在红茶加工的过程中聚合形成了黄色的茶黄素和红色的茶红素,因此红茶的茶汤红亮、叶底也是红色的。只是红茶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散失,茶叶表面的茶色素颜色加深因此红茶的干茶是黑色的。
六、「黑茶 后发酵 茶马古道」
黑茶(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安徽古黟黑茶(安茶)、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同样是促进茶多酚氧化和内质转变的茶,黑茶和红茶的不同在于:红茶的酶促反应动力来自茶叶自身的酶,而黑茶来自微生物产生的酶。所以黑茶称之为抑制茶叶自身酶活而促进微生物活动的后发酵茶。黑茶具有一定促进消化和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作用。
早期黑茶大多销往边牧地区,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物资。黑茶对于边牧民族而言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也比较大。长期以来黑茶都使用较为粗老的原料制作,并且饮用时经过熬煮而不是冲泡。不过现在也有使用采摘较嫩的原料制作的黑茶,如宫廷普洱等,适合冲泡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