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叶脉判断
一 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
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二 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一)依制法分类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二)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
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
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三)依外形分类
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三 普洱茶树
云南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大茶树。
适宜制菁的茶树种类:
1 野生型乔木茶树:这种树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于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cm-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
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这种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
2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这种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
5-3m。茶菁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叶片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
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高扬,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
3 茶园野放型: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这种茶经茶园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微锄草与整理。野放茶茶龄在50年以上,树高约1。5m-2m。
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 茶园茶:茶园茶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茶园茶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越重。
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且留存时间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适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
1 勐海大叶茶,2 易武绿芽茶, 3 元江糯茶, 4 景谷大白茶, 5 云抗10号 , 6 云抗14 号, 7 云选9号, 8 双江勐库大叶种, 9 凤庆大叶种。
2. 如何鉴别云南普洱茶
真假均有,可以鉴别下:
1、观形。好的普洱应该是条索肥嫩紧结,叶形完整。如果是碎、细的茶沫或者杂质很多,一般是次品。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级别,从级外、一级到十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
2、闻味道。一块茶不管是新旧,是不应该有其他杂味的。熟茶经过渥堆,会有一种熟茶味。新的生茶,有清香和甜味。而陈茶应有种特殊的陈味,好的陈年普洱会散发出一种自然的樟香,荷香等香味,而不是“臭卜味”。
3、试泡。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的好,叶底硬、无弹性的品质不好;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碳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4、试喝。好的普洱茶应该是入口柔顺滑润、滋味醇正、清爽平和,刺激性不强,可以毫不阻滞地从口腔流向喉咙和胃部。若出现麻口、苦涩异常的,要结合产地存疑,勐海区的会偏苦一些,思茅的会偏涩。
3. 普洱茶甄别
1. 制作工艺各有千秋
生普,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采摘新叶后杀青制成毛料,再经过揉捻、晒干,不经人工发酵,直接陈放以自然发酵方式制成。晒干后一般做成茶饼、茶砖或茶沱。存放5~8年的生普品质最佳。
熟普,经人工渥堆发酵制成。直接饮用即可,无需储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渥堆技术于1973年才试验成功。
因此市面上所谓1973年以前所产的熟普皆为“假冒产品”,大家在购买时需要注意甄别。
2. 外观颜色差异较大
生普,茶饼颜色以黄绿色或墨绿色为主,白色为芽头。茶汤则为透明清凉的黄绿色或金黄色。
熟普,茶叶颜色为红褐色或是黑色,发酵气味较重。茶汤颜色为较深的板栗色或红褐色,有些发酵时间较长的熟普汤色还呈黑色。
3. 滋味口感大相径庭
生普,口感较重,苦中带甜、涩中带甘,清香四溢。但生普易伤脾胃,身体虚弱的人群不宜饮用。
熟普,口感香甜,少有苦味。入口醇厚,回味无穷。茶汤浓厚爽滑,馥郁香醇。劣质的熟普口感较差,不能回甘甚至可能越喝越渴。
4. 功效作用大不相同
生普新茶性寒,脾胃虚弱者慎饮。经陈放发酵后逐渐温和,但也应适量饮用。
生普洱中的茶多酚含量极高,还具有防癌、降脂、抗氧化的功效。
熟普茶性相对温和,减肥效果较佳,适合想要瘦身的女性饮用。
熟普经过人工发酵后产生了一些益菌群,有益于肠道健康。熟普跟生普相比较而言老少皆宜。
5.汤色叶底截然不同
生普叶底柔软,冲泡后的茶叶延展性较好,活力十足。即使是存放多年的生普,在冲泡后都宛如新生,活力四射。
熟普叶底干瘦,色泽深沉,缺乏生命力。尽管熟普颜色较为深沉,但品质好的熟普叶底仍油润光亮,清亮透析。
如果叶底出现浑浊、渣碎等情况,则是劣质熟普。
总而言之,无论是熟普还是生普,二者都属于黑茶,并且都是天然的刮油剂。吃多了火锅或油腻食品后,来一杯普洱茶最合适不过。
以上就是关于生普和熟普的具体区别,
4. 茶叶脉呈什么状
真茶与假茶,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鉴定。即运用视觉、味觉等器官,对茶叶固有的色、香、形、味特征,用看、闻、摸、尝的方法,判断茶叶的真假。
鉴别时,通常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闻茶叶的气味。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叶用火灼烤,真茶与假茶的气味更易识别。其次,还可以从茶叶的颜色上来区别。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摊开茶叶,细心观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本色。若颜色杂乱而不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真茶有明显的网状脉,支脉与支脉相互联系,呈龟壳状,在三分之二的地方向上弯,形成波浪形,叶内隆起。假茶叶脉不明显或过于明显,一般为羽状脉,直射边缘,叶内平滑。真茶边缘有明显锯齿,叶茎稀少,近叶柄茎部平滑无锯齿。假茶叶边缘有的有锯齿,有的没锯齿。
如果闻香观色还难以判断,那么,可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进行开汤审评,进一步从茶叶的色、香、形、味,特别是从展开的茶叶叶片上来进行识别。虽然茶树叶片的大小、色泽、厚度各不相同,并因品种、季节、树龄、产地条件和茶业技术措施不同而有差异;叶片的形状、叶缘、叶尖也因茶树品种而有不同,但某些形态特征,却是各种茶叶所共有,而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这是区别真茶与假茶的主要依据所在。
5. 普洱茶叶脉判断茶区
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
古树茶如何辨别如下所示:
一、甜度
这里的“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不能与回甘混为一谈古树茶的甜味一般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
二、茶汤
茶汤是鉴别古树茶的标准之一,因为古树茶氨基酸含量比台地茶的要高,所以古树茶的茶汤粘稠感强,厚实度更显著,口感更为饱满,新制茶颜色多为透亮的黄绿色,而过了第一个三五年的转化期,古树茶茶汤多为黄亮、金黄色等,色泽明亮。
三、香韵
这是鉴别古树茶的重要关键之一,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和土壤环境不同,摄取的养分也不同,香韵更是有差异,一定要选择香气浓郁持久,且香韵沉稳的。香韵沉稳就是在泡茶时,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可闻到香韵,香韵越沉稳就代表内质就越足。
四、喉韵
喉韵的产生是因为茶品内质丰富,茶汤喝下时滋味会在喉部累加释放,台地茶内质不足所以还没有累加就已经释放,所以不能形成喉韵,古树茶在喝完茶后这种喉韵可以持续20-30分钟,喉韵越久就代表内质越深厚。
五、苦涩
苦涩较重而不能化开的茶主要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茶树龄较小,另一种则为茶树施肥,台地茶仅能吸收的浅层土壤里碱性加强,所以苦涩增加。古树茶的苦是化得比较快的,喝茶时留出一杯茶汤,冷却之后再来喝,苦涩会加重,但茶香、回甘、生津、甜特点等都还在,这就是体现古树茶内质丰富、茶性稳定。
六、茶杆断口
看茶杆断口马蹄是区别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古树茶茶杆头断面有马蹄,不规则不整齐。
古树茶:生长百年以上的实生苗发育出的茶树,与茶树的种性、生长地、特征等无关。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
6. 普洱生茶叶底叶脉
是因为在熟茶发酵完毕开汤评审的时候,会发现有些茶叶叶底出现了腐败、软烂的现象。味道腥臭,用手揉捏一下就很容易烂掉,伴有黏糊糊的质感,并且集中在嫩度较好的叶片上,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在堆子底部这种现象最常见。渥堆发酵时水分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堆子底部,由于整个堆子重量几乎都集中到底部,堆底的茶叶受到重压板结,茶叶间隔缝隙小,空气供给不足,茶叶和水分长期接触但是发酵却极其缓慢,所以导致茶叶水分过多而不能转化反应,逐渐腐败。
潮水过重,茶叶水分过多,空气被挤压了出去,堆子湿度过高,温度升不上去,导致发酵缓慢。就像茶叶泡在水里,不能快速转化,不见没有发酵反而发生腐烂,出现酸味的概率增加。等级高的茶叶,叶片腐烂情况更严重,但是仅限于堆子底部的茶叶。熟茶腐烂叶底是怎么造成的?
受冷空气影响,堆子温度过低,或者冷堆等现象都会减缓发酵速度,甚至停止发酵。茶叶水分过足,无法转化和消耗水分,致使茶叶内部腐败,软烂,发霉发臭,大大影响熟茶的品质。
其实腐败叶是在所难免的,区别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已。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避免发酵效率下降、均匀和适当用水,促成连续发酵,防止发酵中断或者减慢等现象。如果大面积腐败,这样的熟茶不仅品质和口感不好,还对身体有负面影响,如同垃圾一般。
7. 普洱茶好茶叶的辨别方法图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南茶匠】
市面上这么多的茶叶,怎么才能挑选到好的茶叶呢?
一起来看看这几个挑选茶叶的小技巧,不愁买不到好茶叶!
1、茶叶的外形
各种茶叶都有自己的外形
这也是分辨茶叶好坏的一个依据
从茶叶的外形看,应该达到整齐划一
茶叶的条形完整
这是判断好茶叶的一个标准
2、茶叶的色泽
可以观察茶叶的色泽
好的茶叶带有油润的光泽
如果贮藏时间太长或处理不当
就会使颜色暗淡
如果茶叶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淡无光,
说明品质劣
3、茶叶的汤色
优质的普洱生茶泡出来
汤色金黄透明
油润有质感
4、茶叶的香气
每种茶都有其特殊的香气或淡雅或浓烈
好茶不会有奇怪的异味
选购前可以先查找好有关茶叶的资料
准确了解其香味特点,便于挑选
8. 普洱茶叶脉对数
约1人多高,基围0.34—1.73米,树幅1.3×1.2—5.8×6.5米间,叶脉对数10—20对,叶片长×宽在12.6×6.2—19.9×7.0间,叶片椭圆或长椭圆叶面隆起,叶身内折或平,叶质柔软或中,叶色深绿或黄绿,叶尖尾尖,叶基楔形
9. 普洱叶底辨别
汤底:
浅绿:完全高温制程的绿茶汤色。
碧绿:常见于高温杀青、高温干燥茶品,几乎完全没有发酵的状况下,呈现翠绿汤色,与绿茶类似。
黄绿:黄中带绿,新制普洱生茶常有的正常汤色。
绿黄:绿中带黄,其他制程正常下,可能与杀青温度偏高,或干燥温度偏高有关。
金黄:野生茶最优质汤色的表现,清澈透亮,有如金黄色泽。
凝乳: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乳状浑汤现象,普洱茶中进行冷发酵的优质茶品容易出现。
清亮:汤色清澈,泛饱满油光。
昏暗:汤色不清亮,但无悬浮物,通常与新制茶水分含量比例高有关。
浑浊:有悬浮物或杂质,通常与揉捻过度,或是毛茶火烤干燥有关。
叶底:
柔韧:柔软有弹性,一般为生茶叶底特征。
干硬:多为红褐色,较无弹性。一般为轻发酵熟茶与湿仓生茶之叶底特征。
黑硬:重发酵熟茶或是严重入仓生茶叶底,色黑无弹性,碳化象征。
糜烂:手指压揉即成糜糊状。熟茶潮水不当、生茶发酵不当、雨水茶等等都有可能发生。
白霜:茶叶表面白色衍生物质的通称,包含因为湿气导致茶叶角质层白化、脱落,以及部分霉菌残留物。
10. 普洱茶叶脉中可以看出树龄吗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小茶树(1949-1976年树龄35~60年)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