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茶叶所
原子能所、养猪所、情报所、生物所、品种资源所、作物所、蔬菜所、气象室、土肥所、植保所、畜牧所、养蜂所、甜菜所、哈尔滨兽医所、果树所、烟草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仪器
蚕业所、血研室、遗产室、茶叶所、麻类所、油料所、柑橘所、棉花所、灌溉所、兰州兽医所、北京农机化所、草原所。
2. 中国科学院茶叶所招聘
茶叶店要想招聘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一、在招聘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如果有人想要应聘会提交简历。
二、通过亲朋好友推荐合适的人选,这种方法照招聘到的人很靠谱但效果不明显。
三、在各个群里发布招聘信息,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或者推荐。
四在门店门口贴招聘信息。
3. 中国茶叶研究所
在中国古时候一直有喝茶叶的习惯。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品茶大师和喝茶高手。但有一位喝茶高手就一直觉得茶叶的品质一直不是很明显。他就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也找到了很多好的茶树。后来在大山的云里找到的茶树做的茶叶。一叶喝出名了。
4. 中科院茶科所
茶文化可以证明很早就有人类生活在贵州高原。
1984年,专家在贵州省晴隆县云头大山,发现一颗完整的野生古茶树四球茶籽化石,经贵州省茶科所、中科院贵阳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地质研究所、中山大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众多学者专家鉴定,确认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至少一百万年以上的四球古茶籽化石。”开天辟地、远古洪荒,此乃万茶始祖。至此,茶的原产地的争论落下帷幕,一锤定音,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贵州乃是中国茶的核心原产地。
贵州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进入到了农耕社会形态,而深居贵州的先民们及后来迁入的世居土著民族们,最早发现和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茶资源。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现了茶、认识了茶,利用和掌握了茶,茶成了他们生产和生活中最直接、最重要、最崇敬、朝夕相伴的好伴侣了。
5. 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官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1956年经国务院科技规划委批准筹建,1958年9月1日挂牌成立。2001年6月加挂“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牌子。
研究所主要从事茶叶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科技产业开发、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产业经济、有机茶认证、茶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术期刊编辑等领域的研究和服务工作,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工作。
研究所是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中国茶叶学会挂靠单位,研究所设有硕士、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建有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农业农村部特种经济动植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
6.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茶如其名,国色天香,凭借着独树一帜的馥郁香气,因此叫金牡丹岩茶。
金牡丹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8至2002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旦(又名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因此完美地继承了铁观音的清雅兰香,香气馥郁动人,堪称天香。
除了这份与生俱来的诱人天香,武夷山独特的地质与气候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金牡丹岩茶标准性的醇厚岩韵,让金牡丹做到香与韵并重。
7. 中国科学院茶叶所所长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武夷岩茶(大红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你知道吗?只有确定了传承人,才能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所以,如果问你武夷岩茶十大传承人是谁,你知道几位呢?不过不知道也没关系,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武夷岩茶传承人名单。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单,共有12位。2015年,武夷山市政府发布文件,公布了第二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共有6位。
武夷岩茶第一批传承人
1、叶启桐
武夷山的高级评茶师,在武夷茶界贡献很大,其中包括主持制作了2004、2006两次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这一规范从色香味去分析,将武夷茶种分五大类:大红袍、肉桂、水仙、名枞、奇种。诸多实物标准,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定下来。
2、陈德华
拼配大红袍之父,从事武夷岩茶名从品种的研究长达40余年,尤其是对大红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艺做出了巨大贡献。1985年,陈德华在任茶科所所长的时候,凭借对大红袍品质的准确把握,组织科研组,用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香气、汤色、口感俱佳,岩韵感极强,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1985年9月第一款商品大红袍上市,15克烟盒式包装的大红袍就这样诞生了。
3、苏炳溪
年龄最大的传承者,建国初,马头、磊石、天游、品石五茶厂拼为一个初级社。那年头春苏炳溪被委以五厂巡视员,总管岩茶采制,白天上山,晚上轮流到各厂察看。现在与儿子苏德发办“大坑口茶厂”。苏炳溪一做就是70年,2006年6月,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岩茶制作传承人之一。
4、刘锋
十七岁从事茶业,在乡镇茶叶站工作过十多年,89年调入市茶科所,三年后提拔为市茶科所副所长。1988年开始,刘峰致力于发掘岩茶历史名丛“金佛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注册了“永乐金佛茶”商标。
5、刘国英
1987年从福建农林大茶学系毕业,分配到武夷镇九龙山茶场。说是镇办茶场,其实只有一片荒坡,几间干打垒土屋。他发现,九龙山毛茶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摇青上。他从规范使用综合摇青机,提高摇青工艺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茶质量难题。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质量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优异成绩。97年起,他创办了“岩上茶科所”。
6、刘宝顺
毕业后,刘宝顺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茶科所,主要负责武夷名丛的选育工作。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1991年,刘宝顺筹备办起自己的茶厂,创办了幔亭岩茶研究所。
7、王顺明
1974年起于茶厂工作,从事茶叶栽培、制作、审评30余年,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创办有武夷山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
8、黄圣亮
祖上世代经营岩茶,1982年父亲黄贤义种植了几亩茶地,还把祖上的茶厂老字号重新亮了出来。爷爷是“武夷山第一焙茶师”黄瑞喜,父亲黄贤义,叔黄贤庚归纳了一套27道108字的品茶程序,用于各类茶艺表演,是令人尊敬的老一辈茶人。黄圣亮是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的俗家弟子,在其茶厂可以看到很多泽道的题字,现家中创办“瑞泉”茶厂,与父兄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
9、吴宗燕
随父长期从事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是地道的天心村人,家里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传到他祖父一辈,已在天心村好几个山头拥有茶园。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宗燕本人承办了天心村村办企业——天心茶厂,1992年他创办了北岩岩茶精制厂,现在属武夷岩茶的生产大户。
10、游玉琼
她从1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种茶。1985年,从一名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技术员起步,发展成为拥有福建省著名商标及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的企业总经理。永生茶厂的前身,是集体性质的九曲精制茶厂。九十年代中期,游玉琼父亲游永生,押上全部家产,大胆揽下了这个小厂。为了重开局面,改名永生茶厂。
8. 中科院茶叶研究所
据了解,凤凰镇现存100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约15000株,200年以上树龄的约3800多株,其中最著名的一株叫“宋种”,有600多年树龄。这些古茶树被茶叶专家和教授誉为“中国之国宝,世界罕见的优稀茶树资源”。目前,该镇已对这些古茶树建立了数据库,制定保护方案进行台账式、可追溯管理。
宋种单丛茶,从宋代流传至今,只有一棵,非常稀缺宝贵。宋种单丛茶母树毛茶一斤100万,只能采摘4斤,没采摘下来就已经被人预定了。一般人都买不到。”比普洱古树还要受追捧的宋种单枞茶世上独一无二。
凤凰镇以峭拔雄伟的凤凰山色、绚烂多彩的畲寨风情和奇香卓绝的凤凰茶传名于世,拥有建设古茶树国家公园的独特优越条件,是潮州发展“北部绿色发展示范区”重要载体。该镇现有茶园7万多亩,年产茶叶700多万斤,与台湾、福建安溪并称为中国三大乌龙茶主产区,先后获得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科院“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十大茶香等殊荣。
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树了,产量十分稀少。古树茶必须是纯料茶,如若在茶叶制作过程中古树茶叶内掺入非古树茶叶制作的,就不再是古树茶,古树茶具备很高的储存升值价值。在辩别古茶树方面,很多人往往根据叶底的大小厚薄来判断,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其实,叶大叶厚跟古树与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是跟茶种有关。茶树有大叶种和小叶种,有厚叶型和薄叶型。市场常有人用大叶厚叶的低树龄茶,轻度揉捻,制成松抛条,充当古树茶。说到底,辨别古树茶,还是要通过口腔品饮、身体感受来辨别。
不知有没有解答网友的问题?与君共勉!
9. 中国科学院茶叶所官网
无性系良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中茶所从龙井群体种中采用系统育种法育成,抗寒性强,扞插繁殖成活率高。主要 栽培于龙井茶区。该品种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 新梢持嫩性强。春茶萌芽早,一般3月中旬萌发,开采期早。单产高,适合 制龙井等扁茶和绿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
10. 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布增选院士结果,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入选。至此,我省农业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达到6位,分别是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少军、刘仲华。
这6位院士深耕于我省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颇具代表性。湖南是稻谷生产大省,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杂交水稻研发是湖南的靓丽名片,去年超级杂交稻测产验收亩产达到1152.3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湖南也是油菜种植大省,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扎根油菜事业已经60年,他首次提出油菜冬发理论与技术体系,选育成了我国第一个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填补我国双低油菜空白,促使长江中游地区的油菜单产翻了近一番。湖南还是传统养猪大省,湖南师范大学印遇龙教授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养猪倌”,“和猪打了一辈子交道”。他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的研究,在其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方面成效卓著。
湖南人无辣不欢。去年新晋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就有“辣椒院士”之称,他突破了辣椒品种产业化系列关键技术,主持选育辣椒新品种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此次新晋的刘少军院士是水产专家,其父刘筠教授系著名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父子两代30多年接力科研,“院士父子”传为佳话。刘仲华院士则是我国茶叶科学和植物资源深度开发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在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成就斐然。
袁隆平等多位“农院士”通过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以及设在我省的院士工作站,推广相关科技成果,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业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好院士们的领军作用,支持种业、油菜、生猪养殖、辣椒、水产、柑橘、茶叶、农机等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并开展科技支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行动,每个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一个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一个产业技术体系,为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11. 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我国现有10所高等院校设有茶叶专业,在校学生居全世界之首。有两所全国性的茶叶科研所。13所省区茶叶科学研究所,1个全国性茶叶学会及14个省地区茶叶学会的学术研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