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南诏御沱年份区别?
下关南诏御沱是当前市场上,流通最广,知名度最高的沱茶产品,形制为碗型,外包装纸为油光厚黄纸包装,基本上以级数分类可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乙、丙级沱茶
下关沱茶可分为甲、乙、丙三级,其中丙级沱茶是当时的内销茶,配茶水准不如甲、乙两级,但由于稀少是个不错的话题,如果能够买到,也是品茶以外的另种乐趣。
市场上对下关沱茶的印象停留在92年甲级沱茶,其实下关沱茶制造期是颇长的,只是早期的沱茶商品与90年代的下关沱茶在包装上的变异并不大,所以一般对于年代的鉴别较为困难。
基本上下关沱茶年份的鉴别在形制有几个特点可供参考如下:
A、在松鹤牌之前的下关沱茶,都是使用油光厚黄纸包装,颜色越深年份越早。
▲A包装
B、早期的下关沱较92年宽,(早期8.5公分,92年7.5公分),92年下关沱茶在茶面上盖有甲字。
▲B包装
C、90、93、94年下关沱茶面没有甲字,但有油光厚黄纸包装,95年后全为松鹤下关沱形制,十分清楚。
▲C包装
甲级沱茶,排除早期产品不论(因为没有量),单以90、92、93、94年等年份而论,是目前90年份各式茶品的标准茶。
是90年的代表,无论在质量或形制的鉴别而言,与92方砖有同工之妙,但92方砖仿货充斥,令人却步,再加上价格已被炒热,而下关90年代下关甲级沱必是首选无疑。
更实际的方式,则可以用92沱与92方砖对试,便可自行依价格选购,毕竟90年代无天价,干脆都买,也是颇有乐趣。
▲普洱沱茶族系表
在90年代的生茶数量并不大的市况中,我相信下关生沱的未来性是具有潜力的,优点如下:
1、形制清楚,年份易鉴别(尤以92年为佳)
2、市面流通广,知名度佳。
3、配茶较佳(甲级)远胜一般90年代饼茶。
4、受到卖相不佳的影响,价格低估,基本上的估价法是(三沱等于一饼)以此价格判断较为合理。
潽洱茶问题
最简单可靠的辨识依据,以饼茶为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茶种改良的实践与研究。关于茶材,新老茶种的更替以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都会直接体现在茶饼的原料中。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是否部分古董茶有使用栽培型野生原料,至今尚未定论,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这类茶材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厚重,叶底柔软肥大。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原料还使用得很多。文革以后,云南省加快了茶种改良和台地茶园的推广,许多老茶园被淘汰,由改良种灌木新茶园取代。因此,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厂制茶的原料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是饼型的鉴别。早期的茶饼,都是石质模具手工压制而成,生产效率很低。古董、印级茶和部分早期“云南七子饼”,都是使用这种模具成型。建国以后,为适合产量需要,机械模具的研发和改良一直没有间断。此外,配合模具所使用的揉茶、成型的布口袋,也因损耗而在不断更新。因此,不同时期模具、布口袋的形质,都会直接影响茶饼的形状。好比早期的石模饼型大都比较宽大古朴,手工压制多会导致形状不匀整;机械模具使用后,茶型就逐渐规整、紧结,直径、厚度多有定数;80年代以前的茶,常见大饼;而90年代的茶则以小饼型居多……各个年代茶饼的直径、厚度、转折处的弧度、正面背面的曲度、背面窝孔的形状、茶体不同部位的紧压程度等等,都是鉴别年代的要点。
拼配手法。国营时代,茶厂的常规产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拼配手法,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形成了唛号制度。如勐海厂的7542、8582,下关厂的8653、7663,昆明厂的7581,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制式化的拼配方法,保证大宗产品各批次间品质相对稳定,性质类似于其它茶品的合堆(拼堆)工艺。但是,相同唛号的产品,并不是几十年来配方固定不变的。拼配原料等级、方法的变更,同样是辨识茶品年代的重要依据。例如,勐海茶厂的大宗青饼7542,在1992年前后配方的等级就有很大变化;由于使用了轧细工艺,下关厂后期的沱茶外观和早期产品差异也很大。以上三者,是辨识茶品年代的要素中最难以伪作、最具参考意义的。
再次,是茶饼内飞的鉴别。因内飞是制茶同时压在茶体内部的,不可能抽换,因此也是难以伪造的一个重要辨识依据。内飞鉴别的方法,主要在于纸张质地、油墨颜料、印刷版式三个方面。由于制纸技术、机械、原料等方面的变化,早期纸张的材质今日很难仿造,油墨和印刷版模也一样。三者综合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茶的年代。有些纸张和印刷版式使用的时间很长,但前后期的颜料差异很大。例如,看到油光薄纸、细字印刷,就可初步判断茶的生产年代不晚于九十年代中期,若对印色和版式变化熟悉,参考饼型、配方等方面,就可更进一步精确地判断究竟是80年代中期、后期,还是90年代。
最后,是茶的外包装纸、内票、大票、筒装形式等。包装纸、大票的鉴别和内飞类似,主要要素也是纸张质地、印刷颜料和版式。大票是茶品出厂时每件茶附带的简要说明,包括唛号、厂方、批次等信息。1985年以前,云南的茶叶生产、销售由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包装物并非茶厂自己订制,而是省公司统一调拨。当时的大票形制为立式印刷,不写厂名;而1985年以后,产品的生产、经销权下放到厂方,勐、关两厂都印刷了自己的横式表格型大票。并且,1985年以后勐海厂的大票,多带有3位延展码,记录了生产年代和批次的信息。筒装形式,主要分竹壳装、纸筒装两种,不同年代的材质、印刷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包装物由于和茶体是分离的,容易拆换,故只能当作辅助依据。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传统的汤色、叶底、口感等辨识方法并非在年代断定中完全没有实际意义。总体来讲,随着时间的流逝,普洱生茶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汤色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醇和,苦涩度降低;熟茶在陈化中渥堆熟味会逐渐消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茶品年代辨识的辅助手段。但是,并非汤色红的生茶都是老茶。以香港、肇庆等地的作仓经验,通常生茶入仓三四年,汤色即变为橙红;六至八年即可转栗红色,生成“樟香”。而关于熟茶茶品的陈化,坊间标榜的“枣香”、“参香”、“樟香”,实际上往往也都是在湿仓条件下形成的;正常条件下存储的熟茶,不易出现各类特殊香气。
普洱茶的年代辨识,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现在,不少茶人都能够将勐海厂的产品年代断得十分清楚,以大体每两三年为一个阶段将茶品进行归纳。下关茶厂的早期产品断代,还相对困难,但在香港何景成先生的努力下,其著作《下关沱茶复刻版图录》已经将下关茶厂各款包装纸张的使用年代精确考证出来。相信假以时日,普洱茶的年代鉴别,不会再如今日市场这般混
是‘陈’不是‘沉’
陈旧的意思
普洱分生茶 熟茶 生茶年代越久味道越好,而且年代太久的话,成了古董茶旧没有饮用价值了;但是熟茶不是,经过现在加工工艺加工几个月的新茶和几年的旧茶味道差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