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洱茶
普洱茶因为茶叶口感层次变化丰富、持久耐泡又宜长久储存转化而出名。七十年代前普洱茶没有生熟之分,因为粤港台地区的人喜欢喝普洱老茶,但老茶又少。
于是在1973年通过渥堆发酵的工艺将普洱茶的后发酵改为前发酵,以期达到老茶的汤色和口感,但发酵后的普洱茶跟原普洱老茶的香气、口味和口感完全不同,却与雅安、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等黑茶类却颇为相似,为显示区别,特别叫普洱熟茶,原先的普洱茶就习惯性叫作普洱生茶了,从此普洱茶有了生熟之分。
2、红茶
通常大家知道的云南红茶是滇红,工夫红茶的一种,1937年筹备,1939年正式建厂生产,最早是做CTC碎红茶出口的,采用的是云南大叶种为原料,以味浓香酽出名。
3、白茶
最简单的制茶工艺,不同于福鼎白茶是小叶种茶日晒而制,云南白茶有两种,一种是“月光白”,另一种是“老白鱼”,前者是大叶种茶室内萎凋干燥而制,也就是把采下来的鲜叶芽在特制的萎凋床上通风晾干,时间大约需要两三天左右,整个过程都不见阳光,阴干而成,因此美其名曰“月光白”。
4、绿茶
滇绿一般采用的是烘青工艺,在中国的绿茶份额中越来越大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云南茶区森林覆盖率高,像普洱森林覆盖率高达71%,自然生态环境好,良种优品工程一直在持续,品质自然也好;
二是处于亚热带气候地带,每年其他地区还在春寒料峭的时候,一二月份云南有些茶区已经开始采摘春茶,先全国其他茶区一步。滇绿较其他绿茶的特征是鲜爽度稍弱,味浓气足茶强。
5、回龙茶
产地: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城大厂乡回龙寨;特征:炒青绿茶,竹叶青工艺。制作工艺考究、精湛。制作主要靠手工。其制作方法概括起来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热揉条索紧,冷揉香气高,低温长炒,猛火促香。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气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菜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砖茶)和普洱茶等。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为19℃~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14℃,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o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o0毫米。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o%,秋季干旱。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