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市佛殿山普洱茶(普洱市名茶山)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24 04:20   点击:2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普洱市名茶山

八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西,从北往南,分别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一、曼糯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山历史:这里曾是勐海通往澜沧的古道,历史上曾经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后来勐海通往澜沧的道路改道,曼糯茶区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

古树现状:曼糯古茶山在五六十年代经过较大破坏,很多古树被砍掉种粮食。但目前仍保留了2000亩左右。茶山环境历经破坏,植被比较单一。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二、勐宋(勐海)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山历史: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那卡也是版纳最负盛名的产区之一,一百多年前即有汉人迁入经营茶叶生意。大曼吕等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了新式茶园,成为勐海茶厂的重要原料来源。

古树现状:勐宋地区的古茶园目前还有3000亩左右。其中以那卡茶的最为出名,保塘茶区保护的最为完好。那卡古茶园种植密度较大,其中有一定小叶种混生。目前保留有300多亩。保塘古茶区与森林灌木共生,古茶分布密度较低,散布在森林里。还保留了一定量较粗大的老树。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三、南糯山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山历史: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种茶,虽系传说,但古濮人种茶的历史则十分久远,后来哈尼人迁入南糯山开始种茶,南糯山半坡寨的茶树王即是历史的证明。在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民国时期这里是云南机器制茶的发祥地。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茶园时对古树有一定的破坏。

古树现状:目前南糯山古茶园约12000亩,是版纳地区最为著名和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古茶园分布在9个自然村,由于分布较广,不同寨子的茶口感有一定区别以半坡老寨的茶最为出名。由于代经历史变迁,南糯山古树,矮化老树,台地茶并存,古树茶品质有所下滑。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四、帕沙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山历史:帕沙村唐宋时期即有哈尼先民居住种茶,目前仍保留相当数量古树。

古树现状:帕沙目前存留的古茶园有2900亩左右,每个寨子都有一定数量的古树资源。几百年树龄的古树存量很多,大树成片,基本未经矮化,保护较好。其中帕沙老寨的古树茶较为出名。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五、贺开

释名: “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山历史:贺开拉祜属古羌人余脉,很早就在贺开一代种茶。当地人以诸葛亮为茶祖,每年有仪式祭拜。当地还流传这古茶树的传说。近代贺开也是版纳较为著名的茶区之一。

古树现状:贺开现有连片古茶园9000亩以上,分布于贺开、曼蚌2个村委会7个寨。贺开古茶园在西双版纳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在曼弄新、老寨之间有十几株树龄近千年的大茶树。古茶园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六、布朗山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山历史:布朗山的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目前在老曼娥寨还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古茶园。老班章古树在本世纪早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从外形到滋味,都具有明显特点,茶友中有普洱茶之王的称誉,至今仍是普洱茶市场价格的重要参考点。

古树现状:目前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共有古茶园两千多亩,以老班章树龄较老,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新班章亦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老曼娥寨的古茶园面积更大,有三千亩以上。总体来说,当地人为维护老班章声誉,茶园生态保护和管理不错,但和大多数名山一样,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与老班章类似,苦涩度更重,化开时间更慢。

七、勐宋(景洪)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勐龙镇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也是云南纬度最低的古茶区,海拔1500-1800米。降雨适中。

古树产地:勐宋大寨、苗锄山、曼迁老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等

茶山历史:勐宋村的村民小组大部分是爱尼人(哈尼支系),曼伞村老寨是布朗族,种茶都有久远历史。曼迁老寨附近的古茶园中,存有树龄十分古老的古茶树。清朝时这里的茶曾上供土司。

古树现状:作为中国最南部的古茶山,因为其地理位置偏僻,勐宋茶区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目前仍有五千亩古茶园,长势良好。勐宋茶分为甜茶和苦茶,甜茶苦涩淡而苦茶味极苦,长久不化,本来不被村民用于出售,现在已成为版纳古树中之名品。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香气饱满,汤质厚重,杯底香强,甜茶苦涩较短,回甘较快;苦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弱。

八、巴达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山历史: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古树现状: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古茶园共有两千亩以上。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2. 普洱七大茶山简介

普洱茶山分为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指的是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六座山头,新六大茶山指的是南糯、南峤、勐宋、巴达、布朗、景迈六座山头。

3. 普洱市名茶山有哪些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

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

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

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

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

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

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

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

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

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

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

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

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

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

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

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

汤色淡桔黄。

4. 普洱市6大茶山图片

古六大茶山 -- 地埋位置及概况 说明:1、攸乐茶山  2、蛮砖茶山  3、漫撒茶山  4、莽枝茶山  5、倚邦茶山  6、革登茶山     云南省是世界是茶树的原产地,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故乡,古今中外负有盛名,普洱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小故乡,据西双版纳傣族贝叶经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西西双版纳就有茶树栽培,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上至今还生长着八百年年前人工栽培的古茶树,被称为“茶树之王”。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洱,已自唐时,”西藩:就是指西藏地区的兄弟民族,普茶就是说普洱茶,可见自唐代就有普洱茶了。   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的普洱府,产于悠东山、革登茶山、倚邦茶山、漫撒茶山、革登茶山。普洱茶是以地名作茶的专用名词,一直沿用至今。易武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六大古茶山在香港、韩国、台湾、广东、深圳等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六大古茶山包括悠乐茶山、倚邦茶山、漫撒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它们都在易武的周围,古茶山的野茶树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其营养成份是任何一种矮化茶树和新培植茶树都无法相比,野生大茶树生长环境自然、特殊,全世界罕见,其原料主要用来加工普洱茶,因此易武的普洱茶内质极其特别,在文革期间,许多陈年普洱茶在大火中毁灭,目前存在世上的正品野生普洱茶少之又少。   古时,易武的普洱茶主要用来进贡,又有瑞贡天朝、正山贡茶之称,历史上“茶马古道”就是以易武为中心经思茅达到普洱府,最后在交易,所以还有人称普洱茶为易武茶。古六大茶山 -- 革登茶山   《普洱府志》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常采茶时,先具酒醴祖祭于此。”由此可知革登茶山早就闻名。   革登茶山位于孔明山下,紧靠攸乐茶山,傍依鸡怪山,历史上年产茶500担之多。茶属大叶种型,因茶芽粗肚,满披银茸,民间种之为“大白茶”。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八角树寨有株茶王树,光春茶就能收干茶一担。革登茶山过去的新校都有20多厘米的盆大了。祭祀古茶树的碑石到是随处可见,足以证明茶农封古茶王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告诫后人古茶树确需保护。解放前革登茶山已荒芜,茶农人走寨远,解放后逐渐恢愎发展,现年生茶万担以上。 古六大茶山 -- 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蛮砖茶山南面,和革登茶山相聊,与孔明山遥遥相望。传说是诸葛亮埋铜锣之地,故名。从象明乡越架布河,过大石房,穿秧林寨就到了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范围不大,但茶叶质量较好、味美。明、清时期茶山与旺,茶叶年产达万担之多。从立在茶山的碑石刻文中可以看出常年茶山与旺发达景象。该碑立于乾隆十一年冬(元1746年)。 由于多种原因,莽枝茶山在解放前夕,已经荒芜,几百户人家的勐芝大寨已成为原始密林,遗存的部分茶农后代,已搬迁到茶山后的秧林寨,封茶山的历史漠然知晓。原始密林中还可看到一块块面积大小不一的茶林,以及从多的交杂在一起的大叶种茶与小叶种茶树。一座葬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3年)的茶商墓孤寂地守候在茶山。茶山由于多年无人管理,有的茶树长得几丈高,仍然茶花怒放,青枝绿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曾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茶山乡民开始封茶山进行管理,茶叶产量逐步提高,每年出售给国家青毛茶2万多公斤 古六大茶山 -- 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总面积为360平方公里,是多民族的高山区。倚邦茶,茶芽细长,银色生辉,味甘正,回甜爽口。历史上以生产圆茶(七子饼)而著名,年产茶万担以上。明、清时期,茶庄林立、商家云集,极为热闹。产品适销西藏、港澳、南洋各地。由于茶质极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20担之多。   清朝为了加强封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镶成的运茶马道,宽约2米,长达数百公里。从残存的部份马道上石板的磨损状况可以判断,当时筑路的辛和茶叶运输的繁忙景象。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就成为内地与边疆交往的政治、经济中心,各种商铺、学校、会馆应运而生。可惜表现茶山繁荤景象的建筑于解放前毁于火灾,如今仅有碎瓦断壁残存。今日倚邦茶山,除茶叶生产得到恢愎和发展外,西双版纳州政府又规划发展一个万亩级香料基地。这样,倚邦茶山将茶叶、香料比翼齐飞,前程无量。 古六大茶山 -- 漫撒茶山     慢撒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以东,紧接老挝边境。慢撒茶山属大叶种茶,条索肥硕,条子宽大,结实,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壮男性之美,是普洱茶中个头最大的。   清乾隆年间是其辉煌时期,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年产万担以上,清咸丰壬子年(公元 1852 年)来自内地的很多汉族同胞在茶山与茶山各族兄弟共同种茶、制茶,所产“元宝茶”(圆茶),远近闻名,畅销国内外,慢撒茶山种茶历史悠久,茶农种茶制茶经验丰富,但到十委世纪,慢撒茶山,稍有衰落,而易武茶山则日起兴旺,光茶号就有十几家,因此,清朝前期中期史书列六大茶山时,只列“慢撒”后某些书籍又列为“易武”。由此使人产生了误解,认为易武和慢撒是两座茶山,实际上并不是,只是证明了两座茶山的兴衰,易武和慢撒都是泛指六大古茶山的茶,不是独立的两座茶山。是但在当地茶农细细区分,易武茶山和慢撒茶山却有不同的,慢撒茶山的茶叶稍微肥大一些,味也稍甜。 古六大茶山 -- 蛮砖茶山    蛮砖茶山位于野象山旁,磨者河畔,历史上年产茶万担以上,大都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茶农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万担之多。今天的茶农商品意识强,他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在蛮砖村公所支书权存安带领下安排生产蛮砖贡茶,茶味独特,茶芽雪白晶亮,是抢手之货。1994年,州、县政府确定在蛮砖茶山新建万亩大茶园,在云南省茶叶科研所专家的指道下,万亩新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飘香,喜看古茶山和新茶园交相争辉,茶叶生产蒸蒸日上古六大茶山 -- 攸乐茶山   攸乐茶山(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 担以上。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设过同知府和专管捕“盗”的普洱通判。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毅人放火,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壤。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拨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1993年攸乐茶山产茶1942担(97000多公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州、市确定该地区为山区开发实验区,在有关科研单位的领导下,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还积极种植砂仁、橡胶等,使基诺同胞经济收入大增,生活明显改善,正在向小康迈进。普洱茶与古“六大茶山”   经数千年品味,茶已经被人们确认为“真正的文明健康饮料”,是“礼貌与纯洁的化身”。诚可谓“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杯便可醉人”。   举世公认,茶树的栽培与茶叶的利用,始于中国。举世也同样公认,中国云南澜沧江流域的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是茶树的发祥地。   遍布西双版纳的古茶树,提供了最有力的物证。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出产的大叶种茶,被冠以“普洱茶”的名称已经追溯到东汉时期,因民间有“武候遗种”的说法,所以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形成气候,距今1700多年。

5. 普洱市有名的茶山

云南普洱原有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针对历史资料对古六大茶山的各说不一。

澜沧江内六大茶山:革登山、倚邦山、莽枝山、蛮砖山、曼撒山(易武山)、攸乐山(基诺山)。

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山、南峤山、勐宋山、景迈山、布朗山、巴达山。现有普洱第七大茶山:勐乐山。

6. 普洱茶山简介

蜜香融于汤中,滋味甜柔,微苦微涩。茶汤柔中带刚,如化骨绵掌一般,水路细腻,却暗藏强劲的茶气。

7. 普洱市名茶山庄在哪里

云南普洱市中心国际茶城属于思茅区。普洱国际茶城是由普洱适度行置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普洱适度茶产业有限公司与普洱城投置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是目前普洱市规模最大的专业茶叶交易市场。目前主要经营普洱九县一区一年四季各类茶叶品种,主推“原产地全产业链 做世界的茶生意”经营理念,定位是以普洱茶为主题的商业休闲综合体,未来将会成为以普洱茶为核心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

8. 普洱市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江内古茶山):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漫撒(今易武)、攸乐(今景洪),除攸乐古茶山其他五座均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就是雨林古茶坊采茶的地方。

9. 普洱市茶区著名茶山介绍

一、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茶区成名较早,因此名气大,在明、清时期就已经荣升为普洱茶的主产区。这是其他茶区不能比拟的。西双版纳属亚热带气候,既无酷暑也无严寒,具有充足的日照,加上相对较高的湿度,丰富的降雨和较高的有机质含量,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二、思茅(普洱)茶区:历史悠久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唐人樊绰《蛮书》中的记载,其中银生城就是现在的思茅。有大量数据表明思茅茶区历史悠久,比如景谷地区曾发现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再比如镇沅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的野生茶树王;过渡型的邦崴茶树王等等都可证明。

三、临沧茶区:茶叶产量最大

临沧茶区位于云南的西南部,目前是云南茶园总面积最大的茶叶生产区。临沧茶区曾为下关茶厂、原来的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供了大量优质茶叶。目前临沧茶区总共的茶园总面积约130万亩左右,它是四大主产茶区产量最的。

四、保山茶区:上升空间大  

保山地区之前属于澜沧江流域,如今已不属于澜沧江流域了。保山茶区晒青毛茶也普遍不受重视,但相对于西双版纳、思茅、临沧茶区知名的茶山已经被过度采摘的情况,这一茶区的茶质有着相当大的竞争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