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部杰作,它的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三个方面凸现出来:(一)《边城》独特的结构特色在作品的结构上沈从文,永远不肯承袭旧法,永远不愿意驾轻就熟。他宁愿“在章法外接受失败,不想在章法内得到成功。” [5] “失败了就换个方法再来,作对了也决不停留在已有小小成就上。” [6]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因不断创新而形成的文体多样化特征。 沈从文在《边城》中以撑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尽管故事线索并行交错,但其脉络十分清晰,使得小说的情节更生动、丰富。小说沈从文故意淡化情节,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美。如描写茶峒这个地方时,作者用“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五子。[7]”等语言,使作品整体显现出平和、恬谈、优美,像一首婉转动人的甜美的散文诗,处处洋溢着诗的意境和韵味,潇洒飘逸,俏丽多姿。刘西渭称沈的《边城》是“千古不磨的珠玉”,其中具有“特殊的空气”和“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8]《边城》是一颗明珠,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艺术成就上,而且体现在其蕴涵的思想意识及情感价值的容量上。正当我们陶醉在清淡的抒情境地时,作者却猛然来一个转折,大佬、二佬都爱上翠翠,并让知难而退的大佬失去生命,让二佬离家出走。这个转折把我们从梦幻中惊醒,使主观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从而产生彻底的震撼力量。 此外,在小说中关于主要人物翠翠父母的故事,作者采用的倒叙方式由老船夫讲述呈现。15年前,美丽、多情、善唱山歌的母亲,认识了一个唱歌第一名的茶峒军人。两人在白日里对歌,很秘密地背着忠厚的爸爸发生了暖昧关系。有了小孩后,军士服了毒;翠翠母亲不忍心离开孤独的父亲远走他乡,仍旧坚持守在父亲身边。等小孩生下后,她也为爱情殉情,留下小孩子与老船夫相依为命。在小说中老船夫不仅常在与翠翠谈话时说到死去的翠翠母亲,给翠翠讲述母亲的故事,而且常常产生一些相关联想:“翠翠的母亲,某一时节原同翠翠一个样子。”“假如翠翠又同妈妈一样。”“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也给读者一种悲伤的暗示。另一方面,对于傩送的碾坊故事却是通过人们的议论而呈现的,碾坊第一次出现作者安排在端午节老船夫和熟人的谈话中,为下文翠翠所听到的有碾坊作嫁妆的团长女儿做铺垫,让后面议论出现傩送的婚事在碾坊和渡船的选择顺理成章。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安排一场雷雨。这场雷雨一下子毁灭了所有的意境和希望,爷爷死了,古塔塌毁了,渡船冲走了,翠翠的爱人在杳无归期的异乡。结尾留下的是凄凉的余韵,人生无定的感伤。留给读者的是“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 [9]这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