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单介绍下茶文化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1-09-27 16:10   点击:265  编辑:任滢   手机版

茶俗与茶文化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浆醋茶”。茶是最末一项,但它的文化内涵却是最丰富的。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   “茶”是什么呢?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佳木也。”“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并榈,茎如丁午,根如胡桃。”制作茶叶的,是开白花的茶;茶也有开红花的,那却观赏植物,中看不中饮。
  不过,在广东话中的“茶”,却是个完整的文化概念,并非只是“茶叶”那么简单。
  我们可以说“饮茶”,那是民间的口语;也可以说“喝茶”,那是书面的说法。但万万不可说请人“吃茶”,那就变成喝中药了。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年代,“茶”原是草药之一,古籍中说神农氏日尝百草,每逢遇毒,就靠茶来解毒。就是今天,医学界也同样公认它有降血脂、胆固醇乃至防癌的功能。中国人的茶文化,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说到“下茶”,在过去,那更是民间婚配的重大礼仪之一。所谓“下茶”,实际上是指女家接受了男家的聘礼,也称“茶礼”,现代就叫做“订婚”。明代的许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昏(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所以过去从订婚到结婚一共分下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几个阶段,每次都附礼贴,所以称为“三书六礼”,也称为“三茶六礼”(定婚叫下茶,结婚叫定茶,洞房叫合茶)。到后来,“茶”就以礼金代替了,但仍然称为“茶礼”。说女子吃谁家的“茶”,等于说她已和某家的男子订了婚。
  在民间,还有“吃大茶饭”的说法,这大约是从港澳传入的黑社会用语。指的是犯罪被逮捕后,蹲在大牢城受苦,“以茶淘饭”之意。在香港拍的电视剧中,我们就常听至这种对白。
  中国人嗜茶,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咏茶的佳作,其中写得最传神的是唐代玉川子卢仝的《谢孟寄新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喝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你看,茶喝多了,也可以醉人的。
  中国人“饮茶”已有4000年历史。大抵上,此风兴于西汉而盛行于唐代。特别是“茶圣”陆羽(733?—804年)和他所著的《茶经》的诞生,更樗着中国的茶艺已发展到理论化的高度。不过,无论是祟羽或者卢仝,那时他们盛行的是“煮”茶,用的是今天的“茶饼”,也称“茶砖”,北方称为“紧压茶”。具体的制法是把茶叶从树上采下,蒸煮后用杵臼捣碎,拍成饼团,再串起来焙干封存。饮用时,把茶饼碾成粉末,放釜中煎煮。大约到了明末,茶叶加工才发生了一次大革新,即不再作茶饼了,而仅是搓焙,以保持茶叶的原型原状原味,这就是沿用到今天的“冲泡茶”,并且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六大系列茶叶,即绿茶(未经发酵,例如龙井、毛尖)、红茶(经发酵,例如普洱)、乌龙茶(半发酵,例如铁观音)、白茶(未发酵,也不经加工,茶汤金黄,以鲜、爽为主,例如寿眉)、花茶(例如茉莉花茶)各紧压茶。
  泡茶有许多的学问,例如有所谓品茗十八式之说,这里不作详细解释,只简单说两句,让读者自己想像去:
  1、品午静气;2、叶嘉酬宾;3、活煮水泉(这里是说要用山泉水);4、孟臣沐淋(惠孟臣是一位制壶名师,这里是洗杯之意);6、观音进宫(加茶叶);7、悬壶高冲;8、春风拂面(用壶盖拂去泡沫);9、再涤仙颜(倒去第一壶水);10、玉液回壶(再冲开水);11、游山戏水(刮去壶底的废水);12、关公巡城(给客人来回冲茶);13、韩信点兵(把最后几滴质量最高的茶分滴在众人杯中);14、三龙护顶(饮时要用三指托住茶杯);15、喜闻幽香;16、静观汤包;17、初品佳敬;18、起身谢杯。十八个步骤直到了第十七个才是开始饮茶,整个过程可谓郑重极了。
  饮茶连人数的多少也有讲究。《茶录》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为胜,三四曰趣,五冰曰泛,七八曰施。”“施”就是施舍的意思,你看他说得多刻薄!
  这里再谈几句与民俗有关的茶话:
  一是在民间,有“酒满为欺”的说法。二是广东人在接受别人为他基茶时,习惯以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桌面上轻扣。据说这风俗源出于乾隆皇下江南。当时乾隆皇微服出巡,在公开的场面,当他给随从基茶时,随从当然不便向他跪拜谢恩,只好权宜行事,以两只手指轻敲桌面以代表叩头。后来这一礼仪就在民间流行开来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