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时的北京清茶馆和野茶馆有什么特征?
清茶馆里只卖茶水,馆内备有方桌、木凳,使用小茶壶小茶碗。门前挂着写有各种茶叶名称的木牌。茶客中有许多清代的遗老遗少、已经破落的八旗子弟,也有年迈、失业的城市贫民。其中许多人早晨遛弯时手提鸟笼遛鸟,回城后便来到茶馆一边喝茶,一边赏鸟。
北京城里有许多靠打短工挣钱养家的工匠(木匠、瓦匠、棚匠、厨子、裱褙匠)。他们每天早晨都到茶馆来,边喝茶边等待雇主。各木厂、棚厂、核糊铺、饭馆如果需要雇人,也到茶馆里找工匠,这类清茶馆的陈设比较简陋,茶钱也很便宜。
老北京夏天才有茶棚。什刹海的茶棚是最有名的。从每年立夏到秋分,在什刹海北岸有一条茶棚构成的长廊。
茶棚用杉篙、竹子、芦席搭成,一半在岸边,一半伸进水中,形成一座水榭式的平台,上边用芦席搭天棚,挡阳挡雨。四周围安上栏杆,天棚出檐处吊上茶馆的幌子,用白布横幅写上茶棚的名字,如三义轩、二合义等。
这里的茶钱很便宜,顾客来此可以边品茶边观赏湖中的景致。湖水清澈,碧绿的荷叶映衬着粉红的荷花,时有清风徐来,令人不胜惬意。
北京的茶棚还有中山公园里的来今雨轩、上林春,北海公园里的漪澜堂、双虹榭,太庙里的后河。茶棚建筑由临时性的转变为长期固定性的也有很多。
野茶馆是指城外郊区的茶馆。低矮的几间土房,房前支起苇箔铺设的天棚,棚下摆上几张桌子,几条板凳,桌上的茶壶茶碗都是粗瓷的,壶中的茶水是苦涩的。来这里的茶客一般是过路的行人、郊游的文士,口喝了来边歇脚也解渴。也有的茶官是为了野外的风情而至的。
野茶馆如北京城东朝阳门外的麦子店茶馆,四周是水坑,长有芦苇,十分幽静。安定门外六铺炕的茶馆周围都是菜园子。西直门外万寿寺东边有一家野茶馆,从城里前往西郊海淀、三山五园的游客常在这里歇脚,在东直门、朝阳门之间有个葡萄园茶馆,东南边临近菱角坑,北边有上百架葡萄,一些文人学者常在夏天来到这里吟诗、饮酒、下棋、猜谜,热闹非凡。
二、有个古代的茶楼的搞笑电视剧?
《清明酒家》
三、描写古代市井繁华的句子
这个都城总是苏复醒得太过于早,昨夜的浮尘还未来得及平定,昏暗下的路灯似是仍有昏黄色的灯光制要透出来,细看时却是晨曦的折射。街道边的小百摊点永远是人满为患,呼喊声此起彼伏,所幸老板娘练就过耳不忘的神奇本度领,其实哪不是人满为患,茶馆 客栈 布庄
四、宋代繁华地段的瓦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勾栏瓦舍
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瓦舍也叫瓦子、瓦市。 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
勾栏和瓦舍一般是三教九流 五花八门, 下流人士汇集之地----说书, 卖艺, 杂耍, 还有妓馆等 宋代官宦一般禁入此处, 认为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