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茶的历史知识都有哪些?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1-15 09:15   点击:2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关于茶的历史知识都有哪些?

茶的历史知识:

1、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起源于中国,并得以弘扬、传承,而茶文化亦起源于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而茶文化亦与生活相融,体现在泡茶、待人接物、个人提升等方方面面。

2.茶道精神:中国茶道精神源于茶人与生活、世事的理解,它所蕴含的精神元素,无疑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根植于“儒、释、道”融合的土壤之中,因此,我国茶道精神主要为和、静、怡、真,并将其作为一个综合的归结加以体现。

3.认识中国茶:我国茶叶众多,且特点个一。而茶叶的发现再到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分为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而茶叶品种目前已形成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六大茶类为主的传统茶。

                                   

和梅公仪赏茶

宋・欧阳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瓯吟且酌, 羡君潇洒有余情。

煎茶诗

宋・苏轼

活水还将活火烹, 自临钓合吸深情。

大飘贮月归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犹作泻时声。

本能饱食禁三碗, 卧听江城长短更。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

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乱坏啤

合向吴侬彤管说, 好将书上玉壶冰。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山家雅供称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清

・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解炎方溽。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药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

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系统阐述茶叶饮法。

《茶经》描述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是被人们广泛接受茶的历史起源,但在秦汉之前,茶被作为药物使用,秦汉时期,宫廷和名门望族才开始将其作为日常饮品。

茶道知识 道教在茶道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华。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 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 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道法自然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要素

中华茶道,就其构成要素来说,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茶道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环境则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挂画、插花,必不可少。总之,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忘却俗世,洗尽尘心,熏陶德化。

(二)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三)茶艺

茶艺即饮茶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再次则以所用茶叶来划分。工夫茶艺依发源地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进行舞台表演。因此说,表演茶艺或茶艺表演是可以的,但说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则是不妥的。因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艺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中华茶道的理想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结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于修行,环境亦好,礼法亦好,茶艺亦好,都是为着一个目的--修行而设,服务于修行。修行是为了每个参加者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佛教禅宗和茶有关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