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的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每当客饥桥轮人上门,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就忙活开了:首先将茶叶放进牙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锯齿纹的陶器),湿润后用石榴木或荔枝木等硬木做成约3尺长的擂槌(木杵)来回搅拌捣碎,接着将熟花生米、芝麻、薄荷叶等陆续投入牙钵擂成浆糊状,放进适量的食盐,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故又谓之擂茶。然后主人将炒米等消态大把大把地放入盛着咸茶的碗里,热气腾腾地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团团围坐在客厅中,边饮边嚼,边扯家常,主人则不时殷勤地为客人添上咸茶、炒米等进行劝饮,众乐陶陶,别有一番情趣。
海陆丰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遗制,有存古意。”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亦有诗云:“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写出了清代海陆丰吃咸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
如今,海陆丰人还延续着这一古老的习俗。除平时在家里以食咸茶顶替早、午餐外,举凡婚娶、寿订、添丁、新居落成、外地远归、病愈出院、遇险脱难等,定要请邻居、亲戚、朋友、同事等到家大摆“咸茶宴”。如男方向女方定婚要请“定头茶”,女方则要回请“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谢慰问的人,要请“过运茶”。同时,它还是沟通邻居同事感情的一种交际手段。故民谣云:“海丰妇女兴咸茶,牙钵擂起闹喳喳,敬老爱幼在此睇,不在炒米减与加”。
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走进社会曰多,在机关、在学校,每当“食茶晏”时辰一到,她们总要凑合起来解决“茶瘾”,像做“课间操”一样,“消除疲劳,振作精神”,再投入工作。
在红白喜事中,还风行“泡茶”(油麻茶、炒米茶或菜茶,属群体性的茶文化活动)。
凡新宅入火、订婚完烂信娶、生男育女、远行归来、逢年过节、病痛痊愈、化险为夷、消灾匿祸、丧家白事,乃至现代平反冤案、儿孙考上大学等等也都要“泡茶”。有人发表文章说:“遇白事,绝不以咸茶请人。”误矣!其实白事食咸茶更多:女界奔丧要食咸茶,死人头七(日)、二七(日)、三七(日)要食咸茶,完坟要食 “辞山茶”,百日之中每旬夜晚要食“丁忧茶”,周年要食“对年食”何以见得“绝不以咸茶请人”?
总而言之,茶在海陆丰人心目中,占有一定位置,把它作为送礼上品,男女订婚要送茶;新娘过门三朝要送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去港澳探亲也要送茶等等,不胜枚举。
咸茶,作为茶道的主体,陈守继先生说:“能够在海陆丰福佬地区长时期流行,发展成一种有特色的文化,妇女功不可没。”
入夏以来,汕尾市的乡村圩镇,时兴吃擂茶。每当亲戚朋支来访,热情败槐好客的海陆丰农民,便立即动手制作擂茶招待,倍感亲切。
擂茶,也叫咸茶。全国农村吃擂茶的地方高枯碰并不多,广东的汕尾市和揭西县以及桂、赣、湘西的部分地区,才有此习俗。吃擂茶时,先将绿茶叶、熟花生米、芝麻一起放进擂钵(一种特制的内壁有牙纹的陶钵),用石榴木做的擂槌,来回搅拌捣碎成稀粉糊,放入少许的羌盐,然后将煮沸的开水冲入,即成擂茶。海丰县城以及沿海一带的乡镇,吃擂茶时,还加进加工好的芹菜、葱、蒜、虾米、鱿丝,味道极佳,刺激食欲。陆河、揭西一带的农村,却喜欢拌人炒米花,外佐以一碟酸浸蒜头或荞头,清脆爽口,别有风味。
著名民间文学家钟敬文的故乡海丰县公平镇一带,习惯将刚煮熟的大米饭泡在咸茶里,加进各样香菜配料,他们叫做“饭茶”,权作点心,解渴充饥。 吃擂茶的习俗,古已有之。清代茹敦和在其所著《越言释》中记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遣制,有存古意。”清代知名举人海丰的“阿凡提”黄汉宗曾写一诗:“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 盛夏吃戚谈擂茶,能消暑止渴,生津润肺,又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寒冬吃擂茶,可促进新陈代谢,卸寒保暖。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发表评论
条评论
缺乏明确的中心思想。
每一张都是艺术品。
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