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现在正值寒冬来临,整个汽车行业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配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是你要知道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目前的发展还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的,一代经济转好他肯定会一马当先重新发展起来的,所以说你投身到汽车行业是完全没有错的,无论将来用新能源车还是用现有的汽油车,都不会影响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因为汽车目前仍是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而且将来还有例如智能驾驶之类的高科技出来支撑,而且整个5G的出台对智能驾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请推荐关于茶历史、茶贸易文化方面的书给我好吗?
给你说几本书,你可以看看:
图说中国茶:闲品中国茶
中国茶文化
作者:王玲 著
或者:作者:黄志根的
悠悠茶香
作者:鸿宇 编著
历史上关于茶叶记载的书籍
如今保留的比较著名的有《茶经》(陆羽)、《煎茶水记》(张又新)、《采茶录》(温庭筠)、《茶录》(蔡襄)等等,可以看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茶”字的起源是什么?最早见于中国的哪一本书?
如果说西周文献《诗经》中记载的「荼」是「茶」的话,那么「茶」就应该最早见于《诗经》。
《诗经》先后七次提到「荼」: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
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豳风・七月》)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大雅・绵》) 出其圈阅,有女如荼。(《郑风・出其东门》)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国风・豳风・鸱鹗》 其铸斯赵,以薅荼蓼。(《周颂・良耜》)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大雅・桑柔》。
但是《诗经》中「荼」是不是「茶」是有争议的,所以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我只负责罗列、综述我看到材料和证据,然后请读者自己去判断。从文字学的角度说:「荼、茶」本一字分化,《說文》有「荼」无「茶」:
「茶」字似乎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讲「茶」在唐以前还有很多名字:
「一曰槚,一曰蔎,一曰茗,一曰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不但是农业之祖,还是中医本草学之祖:
《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认为他还是【茶祖】,他认为神农用来解毒的「荼」就是后世的「茶」
《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但是,《毛诗》以及汉唐学者注经却说「荼」是「苦菜」或者「茅草、稗草」。如: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毛傳:「荼,苦菜也。」《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韋昭注:「荼,茅秀也。」《詩‧周頌‧良耜》:「以薅荼蓼。」孔穎達疏:「蓼是穢草,荼亦穢草。」「荼」的「苦味」之义引申出「痛苦、苦难」之义,也即所谓的「荼毒」:
《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孔穎達疏:「《釋草》云:『荼,苦菜』此菜味苦,故假以言人苦;毒,謂螫人之蟲,蛇虺之類,實是人之所苦;故併言荼毒,以喻苦也。」所以,《字源》(上册,页59)一书中,学者白于蓝认为「荼」字的本义是「苦菜」:
·
我们知道《诗经》主要来自是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但黄河流域并不产茶,陆羽《茶经》也记载茶树来自南方: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缀之。成书于晋代的《华阳国志》认为,殷周之际巴蜀就向中原进贡茶叶。
西汉扬雄的《方言》一书记载茶来自蜀地。但目前先秦两汉考古,似乎没有发现过任何与茶和饮茶相关的文物(或者说我没有见到)。
清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川 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并引孙楚《出歌》:「荼荈出巴蜀」。
陆羽《茶经》所描述南方茶树「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目前在云、贵、川, 确实有非常粗古茶树的存在。云南就有很多几千岁的【茶树王】:
根据现代植物学和生物学以及地质学的研究,国际上已经普遍认为中国云贵高原为茶的原产地。下面的结论引自《中国茶史》(页6-8)
西方语言中不管是【tea】还是【cha】,都是来自汉语的闽南语和粤语:
西方白人明明几百年都从中国进口茶,而且茶树是他们从中国盗走移栽到印度大吉岭的,但白人似乎很喜欢印度,一定要说茶起源自印度。
后来,中国学者通过现代基因技术一锤定音:中国是茶树的故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
茶树和饮茶之风,由南向北传播,茶树也渐渐被驯化成为矮小的灌木,地理大发现以后,东西航路被打通,茶开始风靡世界。
人类是如此迷恋茶叶的味道,我本人极度嗜茶,相信不论古今,世界上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可使食无肉,不可饮无茶。
所以,这片小小的叶子,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比如美国的独立革命、近代中国的鸦片战争。
央视有个纪录片叫《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我认为拍摄得非常好,就是从茶树的起源地云南,开始讲述茶叶前世今生的故事:
5
所以,说道最后我也不敢下确凿的结论,我只能说有以下两种可能:1、先秦文献中的「荼」,可能包括很多苦味的草药以及植物,茶树只是其中之一。那么大致上可以说《诗经》的【荼】包括【茶】。
后来,大概是魏晋以后,从「荼」字分化出「茶」字。
2、先秦文献中的「荼」不是「茶」,大概在汉代,南方巴蜀或者说今天的云贵川的「蔎、荈」传到中原,因为「蔎、荈」也 是苦味,所以归入了「荼」一类的植物,后来称为「茶」或「茗」。
也就是说:先秦文献中「荼」只是指的苦菜,不是指「茶叶」,但「茶」这个汉字是从「荼」中分化出来,专门表示巴蜀的「蔎、荈」。因为它们都苦味植物。
如果说确凿的话,最早记录「蔎、荈」也就是「茶」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以及西汉扬雄的《方言》:蜀南人谓荼曰蔎
(「茶、荼」上古音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郭孟良. (2003). 中国茶史. 山西古籍出版社.
刘祥秀. (2006). 《诗经》中的“荼”与“茶”之关系考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1(7), 88-90.
周蒙. (1997). 《诗经》“荼”为“茶”源说. 北方论丛(3), 48-52.
董桥声,饮茶简史,见: %E9%A5%AE%E8%8C%B6%E7%AE%80%E5%8F%B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