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历史的历史渊源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04-19 13:09   点击:63  编辑:傅发   手机版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扩展资料: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起源地毕竟距离中华文化中心地区太遥远,交通不便及万水千山之隔使普洱茶的文字纪录非常贫乏,在少得可怜的文字记录中,还有不少是内地文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记录,所以并非所有普洱茶的文字记录的历史都可以作为信史,也需要甄别。公认的最早普洱茶产区的文字记录《蛮书》唐樊绰于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撰写的《蛮书》记录了很多云南的历史文化,其中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目前公认的普洱茶产区的最早文字记录,因而被广泛引用。如果我们冷静地来看樊绰的记录,仍有需要甄别讨论的问题。公元862年统治云南的南诏国出兵攻打安南(即越南,当时归属唐统治,唐政府在安南设有统治机构),唐政府派蔡袭继任安南经略使,樊绰是蔡袭幕僚。为了知己知彼,了解南诏情况,樊绰受命收集南诏资料并于863年写成《蛮书》,也就在同一年南诏攻占安南,蔡袭战死,樊绰逃走。樊绰其实并没有到过云南。因此对于《蛮书》关于茶的记录也需要进行甄别讨论。其一,书中所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应该是可信的。“银生”即银生节度,治所在银生城(今景东东县城),辖区包括了今普洱市、临沧市一部、西双版纳州等地,这一带正是公认茶的起源区域《蛮书》只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在唐代以前,景迈山种茶的说法已有1300多年,而新找到的用傣文写的经书记录布朗族1800多年前已在芒景建村和种茶,这当然还需专家认真考证。其二,说“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关于“散收,无采造法”应该是属于道听途说了。在澜沧江流域有很多古茶山,这些古茶山规模大,树龄老。以景迈山为例,可以采撷的面积超过一万亩,按照布朗族的传说种茶已有1800多年,这么古老而广大的茶园如果“无采造法”是不可能形成的。至于“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那只是一部分人的饮法,并不代表普洱茶产区的饮茶法。蒙舍蛮即南诏国的统治民族,南诏统一前在洱海周围有六诏(六个小王国),南面的蒙舍诏也称南诏,其民族属于当时称“乌蛮”的一部分,其他五诏的民族都是“白蛮”,后来南诏统一其他五诏建南诏国并先后征服今云南大部分地区。“蒙舍蛮”是当时“乌蛮”的一支,是南诏国的统治民族,所饮之茶应该是来自“银生城界诸山”的古老的普洱茶,只是在饮用时有加上椒、姜、桂煮饮的习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饮法应该起源于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