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懂茶帝!
白茶最早出现在明代《煮泉小品》中的记载,就是白茶以萎凋为主的加工方法,所以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所提的“白茶”才是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同时,这也是认同度较高的关于白茶最早的记录。
随后是在清朝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1772-1782年),当时是以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史称“南坑白”,“南坑白”属于贡眉级别。
清嘉庆初年(1796),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约1857年,福鼎县将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选育繁殖成功。所以1885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的茶树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茶芽细小逐渐被取代。
1880年政和县选育繁育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
对于白茶我了解不多,因为我以白开水为主。
漳墩小白茶有何历史?
非常感谢邀请,回答如下。
1.漳墩古镇自古商道必经之路:漳墩古镇,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以东,与松溪、政和、浦城、建瓯相连。是闽浙一带古商道的必经之路。漳墩古镇也是建阳区少数民族畲族最为集中的地区。
2.漳墩有中国小白茶之乡的美誉:漳墩古镇历史悠久,是小白茶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贡眉白茶的故乡。
漳墩制白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
曾作为最好的点茶原料,制成 “龙团凤饼” 进贡皇宫,因形似寿眉,又被称为“贡眉白茶”,是贡御建盏的标配。
漳墩小白茶兴盛于清代:
自清乾隆37年公元1772年,南坑村肖氏兄弟首创出 “南坑小白” 后,漳墩古镇就有了 “小白茶之乡” 的美誉。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也明确表述:“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3.千年小白茶焕发生命力:现如今,漳墩小白茶焕发出了巨大的生命力。据中茶福建公司统计:
上世纪50年代建阳白茶总产量占全国的80%;
1979年建阳白茶产量与出口量均达历史最高,其中漳墩白茶占近80%;
20世纪80年代,漳墩镇是建阳区唯一的 “万担公社”。
1984年,漳墩贡眉白茶荣获 “中国名茶”称号;
1988年获轻工业部 “优秀出口产品展览铜奖”;
2003年原漳墩、坑头、两白茶精制厂联合重组。成立了漳墩镇兴业茶厂,开发了 建溪春 牌白茶,等三个系列的小包装产品上市销售。
目前,全镇白茶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小白茶种植面积达8000亩,年产量超1500吨,茶叶年产值突破2亿元。
【感谢关注头条号:风轻云淡高山流水2900】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漳墩镇茶产业的历史地位
漳墩镇在中国白茶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据中茶福建公司统计,民国时期建阳白茶销量占全国侨销茶的三分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达全省白茶总产量的80%;1979年建阳白茶产量与出口量均达历史最高,仅漳墩镇便占近80%;到20世纪80年代,漳墩镇成为了建阳市唯一的“万担公社”。此外,1984年漳墩贡眉白茶荣获“中国名茶”称号,于1988年获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展览铜奖”。
建阳漳墩小白茶是一款藏在深山的奇茗,曾为贡品,名动过往,近来却鲜为人知。
漳墩小白茶历史
小白茶树作为一种最原始的古老品种,起源于福建省建阳市漳墩镇,产茶历史悠久,具体年限已经无法考证,但早在大宋年间就有关于建阳茶的相关记载。属于灌木系有性群体种,自然遗传、无人工选育,这种遗传基因的多样性造就了每一单株小白茶树无论是叶形、色泽、香气、滋味等特性都不尽相同,更成就了小白茶“清新、自然”的独特韵味。
建阳茶发源地(漳墩小白茶之乡),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古时就有万亩茶园之称。小白茶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随意走进漳墩的原始山林中,亦可见古时茶山的原形,并有大量的小白茶树存活其间,被植被所掩盖,虽弱小亦未枯亡,故老相传:“随取野山,伐其植被,以火攻之,不二年,茶园自成。”
真正现代工艺的白茶大约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在紫溪里(今漳墩镇南坑村)肖氏用当地菜茶创制了首泡小白茶,为现代白茶制作技艺的创始,也标志着现代工艺白茶的真正成型。对此,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也明确表述:“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以上内容来源于陈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