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是什么味道的?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1-12-14 23:50   点击:180  编辑:瞿红   手机版

普洱茶的味道就是普洱茶的味道哈,不好形容。
不过好一点的普洱茶,茶汤入口的时候,不会太浓,更加不会苦涩,就是很顺口的
接着舌头上跟口腔上腔有一股普洱茶的香气,很轻盈很舒服

我就是卖茶的,不过不是上来打广告,希望回答能帮助到你

泉港许厝风俗人情

核心提示:廉即“廉俭育德”。清茶一杯,以茶代酒,以茶敬客,减少洋饮料节约外汇,从家庭到整个社会,全面提倡、推行清廉节俭之风。...

喝茶之俗


境内称饮茶为“喝茶”或“吃茶”,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习惯。许多泉港人晨起第一桩事就是烹水泡茶,否则整天都提不起劲。即使不大喝茶的人,家中也必备茶具。“寒夜客来茶当酒”,泉港是客一进门即泡茶。敬茶时应先宾后主、先长后少,添茶时不能斟得太满,双手将茶端到客人面前。客人也须以双手接茶,主人添茶时客人将手放在杯边,有的还用手指轻叩桌面以表谢意。工厂、机关也备有茶具茶叶,招待来访客人,而且要立刻煮水,常换茶叶。这一习俗难免令人有太浪费时间的感慨,却也表现了主人的好客热情。


虽然泉港山区也有一些农户种茶,但在泉港盛行的主要还是安溪茶,不少茶行多标榜为正宗安溪茶行。安溪茶中又以铁观音为上品。铁观音如青橄榄,初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若喝黄旦,举杯即有淡淡的幽香,入口香醇,只是回味略差一些。泉港人为人处世,崇尚讲究隽永久长,视铁观音为上品,而不选黄旦,更轻视花茶。农村也爱喝“朝阳茶”。朝阳茶是盛产于涂岭山区的“土茶”,有红绿两种,以红茶为主,均属乌龙茶,素为农村老人、妇女所喜爱。


农村喝茶较不讲究,以止渴或消暑为目的,大碗小泡均有,口渴即泡,泡了就喝。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出社会”之人泡茶的程序较为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首先是茶具,一般喜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来的茶叫“小掌茶”,以别于大壶茶。除了茶壶、茶杯,还得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过去烧水泡茶用木炭炉、油炉,现在大多用电炉。水壶也都是特制的,大约只装得一碗水,以便很快烧开。


水开之后,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先将茶壶和茶杯都放在茶洗中,开水倾入壶中和茶杯上,再将壶中水也一起倾于茶洗中,然后用手轻拨茶杯,让它们在开水中浸洗,再一个个拿出,一个紧挨着一个,在茶盘上摆成一个圈。


其后将茶叶置于茶壶,开水冲入,这时会浮起一些泡沫,水要继续冲下,让壶中的水溢出壶外,把那些泡沫带出。有时要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盖上壶盖后,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一来把壶外那些泡沫冲下茶洗,二来使茶壶内外温差不致太大,以免走了热气。


第一泡茶水要全都倒出,目的是清洗茶叶。第二道水冲进去时,仍然要有少许的溢出,盖上盖后,再淋上一些开水,然后马上斟茶,不能延候,最忌讳浸茶,一浸茶就变苦了,味道就破坏了。


于是,主人开始请茶。一杯茶虽然很少,却是不能一饮而尽的。因为那水是刚烧开的,会烫口。必须先浅浅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缓缓咽下。咽下后,不要急于饮第二口。不妨先“啧”几下,品味茶在嘴里留下的余香。若真是好茶,就会有回味从喉中涌起。真正懂行的茶仙,第一口下去,就开始评点。一般的则要在三四口饮完第一杯后,才开始评茶。这样,即使陌生的人也立刻就有了共同的话题。你若懂茶,尽可据实而谈,从茶的品种、茶叶的收藏到水质的好坏、茶具的趣闻等等,都可畅所欲言,话题相当广泛。高手甚至一杯茶就可以品出是春茶,还是秋茶。若不懂,也不妨道些“茶香回喉”一类的赞美。


中国当代茶学泰斗、泉港山腰人庄晚芳教授提出“中国茶德”的理论,可以说也是泉港人品茗敬茶习俗的哲学升华。庄晚芳教授在贫苦的生活中度过童年,因为父母信基督教,才得以就读教会办的小学,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艺系,建国后先后任复旦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兼任国家供销总社茶叶加工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顾问,他从事茶叶教学和科研六十多年,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和学者。在茶文化的研究中,庄晚芳把“中国茶德”精辟地概括为“廉、美、和、敬”四字:


廉即“廉俭育德”。清茶一杯,以茶代酒,以茶敬客,减少洋饮料节约外汇,从家庭到整个社会,全面提倡、推行清廉节俭之风。


美即“美真康乐”。茶真形美,器净水甘,环境幽雅,讲究茶艺,清茶一杯,共品美味,共尝清香,美化生活,康乐长寿。


和即“和诚处世”。人间万物,以和为贵,清茶一杯,以茶联谊,德重茶礼,修身养性,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


敬即“敬爱为人”。清茶一杯,相敬如宾,尊老爱幼,安定祥和,共促社会精神文明。


这里的茶德之说,把饮茶的社会效益、伦理道德、处世哲学、养身之道、文艺熏陶融为一体。作为泉港人,庄晚芳教授的茶论无疑融入了泉港茶俗文化的影子。《每周文摘》曾刊发一篇茶文化的文章,将唐代刘贞亮的茶德之说与庄晚芳的“中国茶德”相提并论,认为庄晚芳的中国茶德之论,“把新时代的茶文化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以前盛夏时节,为让行人消暑解渴,泉港乡村的道路旁常有一些乐善好施的人家,泡制茶水于大缸之中,缸外贴着“奉茶”字样的红纸,缸旁还备有杯子,让过路客旅免费饮用。此举可谓是“廉、美、和、敬”茶德的最好注脚,至上世纪90年代仍有此俗,后因各类饮料争先涌现,才悄然隐去。现泉港街市的茶馆如雨后春笋,竟相冒出。茶馆内窗明几净,茶香四溢。经过一天的劳累之后,在夜幕降临时,邀几个朋友,在品茗的同时,一边听歌,一边谈心,成为泉港人主要休闲方式之一。


核心提示:再则如果喊“八”,只出二指,那就犯规了,因为与对方的五个指头加起来也只有“七”,如此出手叫着“出土拳”,有时要罚酒。酒令也不能喊“五”,喊“五”被称作“女人拳”,...

饮酒之俗


古代泉港人常饮家酿醇酒,粮食花果皆供糟汤。有常见的米酒、地瓜酒和荔枝酒等。酒用酒糟蒸造者,为烧酒;用白曲蒸造者,为甜酒;取白甜酒和烧酒煮成者,为蜜林擒。古来以喝烧酒居多,至今泉港人还称饮酒为“喝烧酒”。民国年间,渐有北高粱、国光酒、绍兴酒等外来酒。80年代以来,盛行啤酒或低度白酒,马爹利、威士忌、人头马等进口洋酒也出现在宴饮桌上。


家常品饮,重酒不重菜,小菜一碟,或花生数颗,也无碍饮兴。逢上冬至、清明、除夕等节令,合家聚餐,则必以酒相敬,即使不敢喝的,也要将酒掺到汤食中,如排骨汤、鸭汤,一并喝下。款待客人,即使满桌佳肴,如无酒下菜,主人也会自愧不成敬意。酬酢宴会,更离不开酒,主人常以有高档名酒请客而自豪。许多人家自己买来中药,浸于酒中,每晚一小杯,长年饮用,健补身体。产妇一般喝老酒,即糯米酒,此酒度数底,营养高,含糖分,易入口,坐月子时一天至少要喝两次。


酒席之上,除了相互敬酒干杯,也常猜拳助兴,拳令都用闽南方言。出拳有一条“拳不离拇”的规矩,除非你不出指,出指则必须出大拇指。再则如果喊“八”,只出二指,那就犯规了,因为与对方的五个指头加起来也只有“七”,如此出手叫着“出土拳”,有时要罚酒。酒令也不能喊“五”,喊“五”被称作“女人拳”,按科学计算,“五”的命中率较高,不禁会造成竞相喊的局面。


旧时峰尾渔人常自湄洲湾扬帆至浙江,因此取福建至浙江带有数字的水中岛屿礁石和岸边山谷的名字,创出一套独特的拳令自娱。根据峰尾人刘大庆搜集,这种拳令的具体内容为:“一江(一江山),二钱(钱屿),三山(山名),四屿(群岛名),五虎(五虎山),六耳(海礁名),七星(海礁名),八亩(海礁名),九山(山名),十浦(即石浦)。”渔人在工闲之时,设酒消遣,以自创的拳令助兴,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一种酒俗。


泉港人具有热情待客之禀性,以往甚至出现多方劝酒和强行敬酒的现象,许多不善饮者遇到这种局面颇觉尴尬。近年以来,泉港的酒场风气趋于温和,强人所难的劝酒现象基本消失,低度酒和啤酒渐趋流行,果汁、饮料、茶水、矿泉水也纷纷摆上宴席,可以充作酒来相敬,席上彼此尊重,愿喝什么就喝什么,使宴席更加轻松愉快、科学健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