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通用审评法(茶叶审评的方法)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06 03:56   点击: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茶叶审评的方法

早在1915年,浙江温州就曾自发性成立过民间的“永嘉茶叶检验处”。中国在1931年建立第一个出口茶叶检验标准后,于1934年,1936年,1937年经过三次修订,使茶叶品质、着色、水分、灰分、粉末、包装等项的检验标准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3月由中央贸易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商品检政会议,制定了《茶叶出口检验暂行标准》和《茶叶产地检验暂行办法》,1952年、1955年、1962年和1981年进行了四次修订。

其中从1954年开始,建立了4种出口茶叶贸易标准样(实物样),即:绿茶贸易标准样;特种茶标准样;小包装贸易标准样;红茶贸易标准样,并定期换制。1986年,国家商检局根据贸易需要,采用了ISO标准。1987年、1988年、又分别制定了出口茶叶中硒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和出口茶叶感官审评室条件,使出口茶叶的检验方法标准趋于完善。在制定出口茶叶检验标准的同时,还制定了茶叶国家标准27项,专业标准8项,部、省级(地方)标准55项,其内容涉及品质指标、卫生指标、检测方法、包装材料、栽培、育种、茶叶机械、茶叶制品等,中国确实是世界上茶叶标准最多最全的国家。

2. 茶叶审评方法标准

茶叶审评的基本步骤无非分为干评和湿评两个步骤。

干评是审评茶叶的外形、色泽、净度、香气等,是用专业的评茶盘在干评台上完成,如图:

湿评是审评茶叶的内质,主要是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来评判,是在专业的湿评台上,用冲泡茶叶来完成,如图:

其实,不难,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得很好

3. 茶叶审评方法 国标

国际标准分类中,高档茶叶 涉及到茶、咖啡、可可、农业和林业、信息技术应用、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纸和纸板、食品试验和分析的一般方法、食品综合、感官分析、软件开发和系统文件、农用建筑物、结构和装置、服务、养蜂、教育、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食品工业厂房和设备、农业机械、工具和设备、土木工程、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木基板材、杀虫剂和其他农用化工产品、饮料、环境保护、麻袋、袋子、烟草、烟草制品和烟草工业设备。

4. 茶叶审评方法有几种

茶叶感官审评是审评员在规定的审评室内、利用规定的审评器具,通过自身的触觉、视觉、闻觉、味觉来审评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然后综合得分,判定茶叶的品质。也就是常说的五因子法。 比如绿茶,通常按3G茶、150ML容量审评杯、冲泡5MIN的方式进行操作。

5. 茶叶审评方法有三个要求

第一步:笔试

在我国几乎是每个资格书都需要过的这一关,而茶艺师资格书必考的就是茶叶基本知识与法律规范知识,这一步骤只要平时用心记一下就能过,相对来说是非常简单的。

第二步:口试

口试其实就是在实际的看你是否懂得品茶赏茶和识茶。看茶叶,说出茶叶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这个就要求大家对茶叶要能实实在在的了解且懂得区分,一般来说要掌握六类茶叶的代表名茶。

第三步:茶艺

实际操作看看你是不是会茶艺,会不会泡茶技术。主要考察的目标是泡茶顺序对不对、不通茶艺的冲泡方法。请注意:在考察的时候还会注意到你是否穿旗袍、头发是否盘起来、指甲是否留短、是否化淡妆等。

6. 茶叶审评方法应掌握几个环节才能使审评结果准确

茶叶品质的最初审评 (1)

茶叶审评时一般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鉴别。无论是太极茶道流派,还是别的什么机构、团体和企业,这个过程是一致的。正常的茶叶应该具有该类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条形茶的外形称作条索。以紧细、圆直、勾齐、重实的为好;以粗松、弯曲、短碎、松散的为差。

鉴别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及条索的光润度。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多少;一般以芽头多、峰苗多、叶质细嫩为好;叶质老、身骨轻为次。

红茶的光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分为嫩绿、翠绿、青绿、青黄等;光泽分光润和干枯的不同。红茶以乌润者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者为好。净度以无梗、末和其他夹杂物的为好。

拿一撮茶叶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气,使茶叶受微热而发出香味,仔细嗅闻,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可反复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浓淡、强弱和持久度

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是否有烟味、焦味、霉味、馊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气味。花茶还要看花香是否鲜浓持久。

取一小撮茶叶(3~5克),放入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5分钟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最后看茶叶的叶底。

1、汤色茶叶内含物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称为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一般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为好;以汤色灰暗、浑浊者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者为优,绿茶以嫩绿色者为上品。

2、滋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为最好。品尝时,口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以及鲜爽、醇厚或苦涩等。另将少许干茶叶置于口中慢慢嚼,细品其滋味。

3、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还可用手指按压,以判断它的软硬、薄厚和老嫩程度。优质茶叶的叶片鲜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因此茶汤色泽艳丽、澄清透明,无混杂;并且具有本品种茶叶的正常香气,香气清爽、醇厚、浓郁、持久、新鲜纯正,没有其他异味。红茶汤以红艳明亮、醇厚甘甜、喉间回味长、叶底鲜明为优。绿茶汤应碧绿清澈。乌龙茶汤应为鲜亮橙黄色,先感觉稍涩,而后转甘,鲜爽醇厚,并具有翠绿而明亮的细嫩鲜叶,在叶底被面有白色毫毛。花茶汤应为明亮蜜黄色,滋味清爽甘甜,鲜花香气明显,叶底绿色均匀,稍带黄色且明亮。

劣质茶叶的茶汤亮度差,色淡,略有浑浊。陈茶或霉变茶的茶汤无光泽,色暗淡,浑浊。香气淡薄,持续时间短,无新茶的新鲜气味,有的具有烟焦、发馊、霉变等异常气味。劣质红茶味淡、苦涩,无回味或回味短;叶底粗老,色泽发暗。劣质绿茶味淡、苦涩或略有焦味;叶底粗老、灰黄、破碎;若绿茶调青不及时或不彻底,还会出现红叶或红梗。劣质花茶味淡,回味短,叶底色泽暗褐,杂而不匀。

7. 茶叶审评方法分类

条红茶

1、条红茶审评外表包括形态(条索)、嫩度、色泽、整碎度和净度等内容:条索评比松紧、轻重、扁圆、弯曲、长短等;嫩度评比锋苗和含毫量;色泽评比颜色、润枯、匀杂;整碎度评比匀齐、平伏和三段茶比例;净度看梗筋、片、朴、末及非茶类夹杂物的含量。以紧结圆直,身骨重实,锋苗(或金毫)显露,色泽乌润调匀,完整平伏,不脱档,净度好为佳。中下档茶允许有一定限量的筋、梗、片、朴,但不能含任何非茶类夹杂物。

2、审评汤色包括深浅、明暗、清浊及颜色等内容:以汤色红艳,碗沿带明亮金圈、有冷后浑的品质好;汤色红亮或红明次之;过浅或过暗,以及深暗混浊的汤色最差。

3、审评香气包括纯异、香型、鲜钝、高低和持久性等内容:以香高悦鼻,冷后仍能嗅到余香者为好;香高而稍短者次之;香低而短,带粗老气者品质差,如出现异味,则是残次产品。

4、审评滋味包括纯异、浓淡、鲜陈、醇涩等内容:以醇厚甜润,鲜爽为好;淡薄粗涩为差。

5、审评叶底包括内容基本与绿条茶相同,其中叶底色泽的红艳、红亮为好,红暗、红褐、乌暗、花杂为差。

8. 茶叶审评的方法有哪些

363普洱茶审评法,首先对茶的外观(饼、砖、沱等)做出评分,然后在各阶段相应对茶品的汤色、气息、味觉、触感以及韵味做出评价,同时对于各阶段茶汤表现做出对比,最后对湿茶叶底评价,完成所有感官审评项目。

把触觉从原来的滋味中提出来作为一个因子、把越陈越浓越香密切相关的耐泡度单列为一个因子,是“363普洱茶审评法”与五因子评茶法最大的区别。

9. 茶叶审评方法中有一项是几档评分法

不分茶叶等级的评审。

10. 茶叶审评方法制定依据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1 农产品基本信息描述 茶叶 GB/T 38208-2019

2 茶叶分类 GB/T 30766-2014

3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 GB/T 35825-2018

4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GB/Z 26576-2011

5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18

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4487-2017

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GB/T 18797-2012

8 乌龙茶 第9部分:白芽奇兰 GB/T 30357.9-2020

9 台式乌龙茶 GB/T 39563-2020

10 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9562-2020

11 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5863-2018

12 乌龙茶 第7部分:佛手 GB/T 30357.7-2017

13 乌龙茶 第6部分:单丛 GB/T 30357.6-2017

14 乌龙茶 第3部分:黄金桂 GB/T 30357.3-2015

15 乌龙茶 第4部分:水仙 GB/T 30357.4-2015

16 乌龙茶 第5部分:肉桂 GB/T 30357.5-2015

17 乌龙茶 第2部分:铁观音 GB/T 30357.2-2013

18 乌龙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30357.1-2013

19 茉莉花茶 GB/T 22292-2017

20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4779-2017

21 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5810-2018

22 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 GB/T 13738.1-2017

23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 13738.2-2017

24 红茶 第3部分:小种红茶 GB/T 13738.3-2012

25 白茶 GB/T 22291-2017

26 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 32743-2016

27 紧压白茶 GB/T 31751-2015

28 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 GB/T 22109-2008

29 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 GB/T 20354-2006

30 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14456.1-2017

31 绿茶 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 GB/T 14456.2-2018

32 绿茶 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 GB/T 14456.3-2016

33 绿茶 第4部分:珠茶 GB/T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