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检验标准
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2. 茶叶检测标准
SN 0339-95 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检验方法本标准于2013年5月1日被SN/T 3263-2012 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代替。本标准规定了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检验的抽样、制样和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检验。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3. 茶叶检验标准可分为
化学指标:水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干物质含量,粗纤维,游离氨基酸,碎末茶,粉末,碎末,咖啡碱,茶多酚,净含量,含氟量,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新红,赤藓红
4. 茶叶检验标准规范
DB35/T 1909-2020 白茶 品种
本标准规定了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种苗繁育,种苗质量及检验方法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的选择、苗木繁育及种苗质量检验。
标准文本来自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5. 茶叶检验标准最新
区分新旧茶的方法如下:
1、察看茶叶:不论档次高低的茶叶外形都要匀整,不含非茶叶夹杂物;茶叶要干,拿到手里要唰唰作响,这样的茶叶含水量低。
2、嗅闻茶香:嗅闻香气如何,是否清香或不同各类的品种香,是否有异味、焦味、酸味、杂味。
3、品尝茶味:干嚼茶叶鲜爽浓醇,茶汤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
4、分辨茶渣:看喝完的茶叶是否嫩黄明亮、比较均匀,不含杂质。
5、查看质量检测报告。消费者在看检测报告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看茶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是否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是哪个等级的茶。
6. 茶叶检验标准是什么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茶叶加工条件与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绿茶、红茶、紧压茶、花茶类的无公害茶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5009.19-1996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7718-1994 食品中标签通用标准
GB/T8302-1997 茶 取样
GB8321.1-19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8321.2-198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8321.3-198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8321.4-199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8321.6-199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9679-1988 茶叶卫生标准
GB9679-1989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14935-1994 食品中铅限量卫生标准
GB/T17331-1998 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17332-1998 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3、鲜叶的加工条件
3.1鲜叶盛装容器必须洁净、透气、无污染、不紧压,不得用塑料袋材料,运输、贮存时也必须清洁卫生。
3.2鲜叶、毛茶收购应严格行验收标准,不得收购掺假,含有非茶类物质以及有异味、霉变、劣变的茶叶,或污染农药或其他物质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茶叶。拼堆和堆放地点应通风、干燥、洁净、不得与化肥等其他杂物混合存放。
3.3环境条件
茶厂选址、厂区和建筑设计必须符合《中华我民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我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茶厂应远离粪池、垃圾场及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等各种现有的与潜在的污染源。
3.4人员要求
参与无公害茶加工厂人员上岗前和每一年度均须体检,健康合格者才能上岗。必须保持个人卫生,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
4、包装材料
无公害茶叶的包装料必须符合GB11680的规定。
5、无公害茶的卫生要求
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标准必需符合GB9679。
5.1感官要求
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物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异嗅,无霉变。
5.2卫生指标见附表A,出口茶叶的卫生指标见附录A、附录B。
6、检验卫生
感官要求用感官方法检验,其余指标检验方法见附表A、附表B。
7、检验规则
7.1取样与组批
7.1.1组批:请确定“批”的内容。
7.1.2取样:按GB/8302进行
7.2制定规则
经取样检测,如查有一项指标未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则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8、标识
无公害茶叶的食品标签必须符合GB7718的规定。
无公害 质量标准
7. 茶叶检验标准有哪些
早在1915年,浙江温州就曾自发性成立过民间的“永嘉茶叶检验处”。中国在1931年建立第一个出口茶叶检验标准后,于1934年,1936年,1937年经过三次修订,使茶叶品质、着色、水分、灰分、粉末、包装等项的检验标准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3月由中央贸易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商品检政会议,制定了《茶叶出口检验暂行标准》和《茶叶产地检验暂行办法》,1952年、1955年、1962年和1981年进行了四次修订。
其中从1954年开始,建立了4种出口茶叶贸易标准样(实物样),即:绿茶贸易标准样;特种茶标准样;小包装贸易标准样;红茶贸易标准样,并定期换制。1986年,国家商检局根据贸易需要,采用了ISO标准。1987年、1988年、又分别制定了出口茶叶中硒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和出口茶叶感官审评室条件,使出口茶叶的检验方法标准趋于完善。在制定出口茶叶检验标准的同时,还制定了茶叶国家标准27项,专业标准8项,部、省级(地方)标准55项,其内容涉及品质指标、卫生指标、检测方法、包装材料、栽培、育种、茶叶机械、茶叶制品等,中国确实是世界上茶叶标准最多最全的国家。
8. 茶叶检验标准碎茶不超过多少
一般用7-9目的筛子 目数再细就筛不掉末末了 如果粗,损耗就大,像绿茶的芽都会筛出来 如果是铁观单,建方7目,绿茶用9目
9. 茶叶检验标准可分为哪几种
当前的茶叶国家标准中,国家强制性标准包括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包装标识标准,其中卫生标准有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有GB8313-87《茶多酚测定》。包装标识标准即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则包括GB/I’14456-93《绿茶》、G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等。
10. 茶叶检验标准小结
鲜叶:形态
不同的茶树,最大的区别在于叶片。而叶片特性的不一样,品质也不一样。
1、观察树梢
我们得会分清芽头,嫩叶,成熟叶。
嫩叶跟成熟叶是怎么区分呢?观察叶片是不是长在已经木质化的枝条上(呈现出红褐或者褐色的),长在这种枝条上的鲜叶,就是成熟叶了。
2、观察嫩叶颜色
鲜叶都绿色的吗?
其实并不是,会有以下几种颜色:
鲜叶不同的颜色,品质也有不一样的表现。
除了观察颜色外,我们还要观察叶子的光泽程度。
3、观察成熟叶形状、厚薄与叶脉
不同品种的茶树,最大的差异来鲜叶的不同。虽然茶树鲜叶都是以椭圆形为主,但是亦有不一样的高矮肥瘦,有一些鲜叶厚一点,有一些鲜叶薄一点,有一些鲜叶的主脉副脉显现一点。这些都是区分品种的关键因素。
4、观察叶尖
除了形状是主要的特征外,叶尖也是个重要的特征。
不同的叶型与叶尖的鲜叶,品质也上也是有差异。
5、观察叶种
不同的叶种,跟成熟叶的大小、内在品质,有着重要的联系。
每一类叶种,都有其特质。
一般认为:叶子大的滋味比较浓强,叶子小的滋味比较鲜醇。
6、观察叶缘
叶缘除了观察起伏程度外,还要仔细观察叶缘的锯齿。
7、观察绒毛
除了鲜叶的形状外,像芽头与嫩叶背面的毫毛疏密程度,也会影响品质。
观察茶树鲜叶,总结下来:
先观察鲜叶的颜色与光泽,
再观察成熟叶的形状、厚薄,观察叶脉显露情况,量度尺寸,
接着观察叶尖的形状,叶缘的形状,再观察毫毛的疏密。
你们想知道这些特征,跟品质有什么样的关系吗?不同的鲜叶,其内含物质也不尽相同。
鲜叶: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茶叶中经过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700多种,可分为:水分、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三大部分。
茶叶中的有机物,除了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初级代谢产物外,还有多酚类、生物碱、茶氨酸等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虽然含量不高,但是对茶叶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含水量
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控制水分含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许多制茶技术措施是以含水量为依据。
杀青后叶片含水量在60%左右,加工完成后保存时要保证茶叶含水量在5~6%。
2、多酚类
简称茶多酚,是茶树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
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和比例,以及在制茶过程中转化的程度、形式不同,对茶叶品质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形成茶汤苦涩味的主要原因。
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茶多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黄烷醇类(儿茶素类,占比70-80%)
黄酮醇类
酚酸类
花青素类
儿茶素中的四种单体(EC/EGC/ECG/EGCG)
3、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叶的重要滋味物质,其含量高低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在红茶茶汤中增加咖啡碱后,可提高滋味的鲜爽度。
咖啡碱可以与多酚类化合物络合,特别是茶红素和茶黄素,当茶汤冷却后,这种络合物便悬浮在茶汤上,使茶汤浑浊,俗称“冷后浑”。这种现象在高级茶汤中尤为明显,是红茶品质良好的象征。
鲜叶:质量
鲜叶质量包括鲜叶嫩度、匀度和新鲜度三个方面,其中嫩度和匀度是鲜叶质量的主要指标,新鲜度主要是针对鲜叶采收、运输和管理过程的质量指标。
1、嫩度
指芽叶伸育的成熟度,是衡量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是评定茶叶等级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嫩芽叶多、伸育健壮、叶质柔软、叶色浅绿是鲜叶嫩度好的标志。
2、匀度
指同一批鲜叶质量的一致性。同一批鲜叶老嫩不一,则叶质柔软程度不同,内含成分也不同,会给制茶带来很大困难,如很容易造成杀青程度生熟不一、揉捻中嫩叶断碎或老叶不成条等问题。
3、新鲜度
保持原有理化性质的程度。鲜叶采摘后放置时间越长,内含物便不断分解和转化,与刚采摘下的鲜叶差距便越来越大,导致加工形成的品质有所变化。
新鲜的叶子挺拔、不皱缩
鲜叶:管理
鲜叶经采摘后,原则上要求立即进行加工,以保证其新鲜度,但是有些时候会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不能立即投产,需要进行短时贮存或运输。
在采摘、运输过程中,如不加强鲜叶管理,就会造成鲜叶受损,降低鲜叶新鲜度,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由于影响鲜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鲜叶水分、温度、氧气和机械损伤等,所以在管理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保持鲜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