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勇毅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不燥不馁矢志行。 十年不鸣淡然对, 一鸣惊人天下闻。
我也算是作家。辛勤劳作,
我爱我家。
我也想遇见伯乐,我也想成为日行千里的骏马。我也怨明珠暗弃,我也想展露芳华。可现实将我击垮,让我的梦想,瞬间崩塌。从此不怨天尤命,闭门自纠自查。弄墨只算爱好,岂望名震天下?含泪收拾行囊,搁笔远赴天涯。夺利熙熙闹市,忍受讥笑喧哗。老来退归林下,乐于诗酒桑麻。心有朗朗明月,不恋虚名奢华。君今问我何处?赠诗一首表达。谨以一首小诗作为对提问君的回答。愿给您带来启发,条条大路通罗马,天生我材必有用,加油!
有哪些明星曾经因为不懂历史而闹出笑话?
虽然很多明星都拥有高学历,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但还是有不少人不懂中国历史文化的,从而闹出笑话。范冰冰、COCO、吴京、孙俪以及名嘴吴宗宪等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冰冰以前就在一次电影宣传中这样说过:如果自己是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么自己一定是刘胡兰!但是,其实刘胡兰并不是抗日英雄啊!哪里来的抗日时期呢?
孙俪也曾经历这样的尴尬。那时她刚好生了孩子,有人写贺卡时提了个“喜诞麟儿”,她赶紧发微博纠正,说自己儿子名字中并没有麟字。这肯定是误会别人叫他家孩子作麟儿的节奏了呀!但是,其实课本上不都教过我们的吗?麟儿对在古代他人孩子的一种叫法呀!
就连拥有完美唱功的JJ也闹过这样的笑话。林俊杰曾经在宣传他的《曹操》时,主持人开玩笑说自己准备出首歌叫《貂蝉》,因为有人写了一首《曹操》。而他接着就接了句:对!她是唯一一个制服曹操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段明星吹牛的采访。我看电视时不过呵呵一笑,后来上课时,常把它当作段子来讲,学生笑得很开心。
那位明星马上要在某部电视剧里扮演皇帝了,这是个风光无限好的角色,而我们知道,影视剧里的皇帝,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形象塑造,比如《雍正王朝》里康熙(焦晃饰)的老成、雍正(唐国强饰)的精明;而《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康熙,又别具朴实、亲和力。再说著名的乾隆皇帝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郑少秋饰)一反人们心目中对乾隆皇帝的刻板印象,创造出一个有侠义情怀、风流潇洒的乾隆,令人印象深刻,难怪当年万人空巷;与之相比,《还珠格格》里瞪眼吹胡子的乾隆(张铁林饰)也算特立独行一种风格,而《甄嬛传》里的乾隆就没什么特色了。在戏里,皇帝戏份都不小,而皇帝的形象经过一些名家的塑造,几乎很难再立山头了。
这位男明星在接受采访时,记者就问他,准备怎么塑造剧中皇帝的角色。
他的回答实际上是答非所问,他说:为了揣摩角色,最近通读了二十五史。
我笑就笑在这里。
通读二十五史只能证明他用功,但没法证明他用功用对了地方。何况,熟读二十五史就能演好皇帝?
从明星轻飘飘地说,“最近我通读了二十五史”来看,他根本就没真的看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是二十五部历代“正史”的统称,全为纪传体史书,而第一部就是纪传体这种历史体裁的发明人《史记》。正史包括本纪(非皇帝传记,实为简略的帝王编年记事)、列传(普通传记,很像履历,多数读起来枯燥无味)、年表和志,志相当于专门史,比如河渠志、地理志、职官志、兵志、礼志等。读这些专门的东西,与塑造皇帝有半毛钱关系吗?读古代正史就这么简单,没几天就“通读了”?没有很深的古文基础和广博的史学功底,根本不可能“通读”正史。
更要命的是,如果不是专门研究一段历史,比如先秦、汉或辽金,就是撑着硬读二十五史,估计读完也是毫无心得,而且还花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怎么也要一两年吧!
说实话,我购置齐了二十五史,瞧我的书架——
敏锐的看官可能发现了,其中有好几套至今还没拆去塑胶包装。买书归买书,但我从来没有计划一次性读完二十五史,即便有此计划,那也是退休以后的事。今天读它,耗时既大,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反不如阅读今人的研究成果。
不知那位明星有何本事,为演皇帝而能轻易通读二十五史。我想,他顶多翻了翻某家出版社做的二十五史白话节译本吧,然后拿“高仿”的读本到镜头前秀。
(类似的白话二十五史、白话通鉴等,出了不少,但我不推荐大家读。读而无心得之书,对读者就不是好书,或者说是不适合的书)
我为什么总给学生讲这事呢?不是我跟这位明星有仇——事实上,他是谁我已经记不得了,可能当初看采访时就不晓得他是哪位——而是我在讲“历代正史”时,觉得从这个段子切入比较有意思。
二十五史如果一定要读,我一般推荐学生读《史记》《三国志》两部就好了。《史记》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是散文名篇,属于必读;读《三国志》,是因为《三国演义》大家都熟,可以读《三国志》以作文学与史学的对比与参照。其他的正史,有兴趣则读之,不读也不要紧。二十五史对我来说,主要是资料,供查对用。
这位明星不过对着镜头吹了个牛皮,也在电视机里展示了他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