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说一下,抹茶是绿茶。如果去日本旅行,大家带回来的纪念品里面一定会有抹茶,抹茶似乎已经成了日本的一张名片,就像到了四川不吃火锅一样,到了日本也要尝尝抹茶的味道。这是标配。但关于抹茶经常会出现两个误解,今天也在这里说一下。第一个是关于抹茶的概念问题,很多人认为日本茶就是抹茶,而抹茶就是绿茶粉。这是不对的。从饮用方式上分类,日本茶分为“抹茶”和“煎茶”。抹茶的成品形态是粉末,是将采摘的茶叶蒸热干燥后,在茶臼中磨成粉末状,而不是直接用绿茶茶叶碾压成粉末。在饮用时在茶碗中加入沸水,用茶筅搅动,在茶的表层形成细密均匀的泡沫。煎茶的成品形态是茶叶,不是粉末。另一个误解是关于抹茶的历史。有人说抹茶最早在中国出现,抹茶等于点茶。那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说说日本是什么时候有饮茶历史的,在日本的奈良时代(710-794年),相当于中国当朝,当时日本派遣了大量的使者、留学生、求法僧来中国学习,其中有一些僧人将茶种带回了日本,日本饮茶史也就此开始。镰仓时代(1185-1336),游学宋朝的荣西禅师到天台山学禅和学和茶有关的知识,。1191年回国,也将茶种、茶具、饮茶方法带回了日本。除了广植茶树意外,他还著有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之后饮茶之风由村田珠光和武野绍欧奠基发展,千利休进行丰富,形成了一套严谨的仪轨与精神标准。现在在千利休的基础上后来又形成“里千家”、“表千家”等多个不同流派。千利休提出的“和、静、清、寂”的精神内涵甚至影响了整个日本的生活美学。日本茶道就此深深的打上了千利休的烙印。
一说到抹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但是,抹茶的起源地其实是中国。抹茶,在古代被称为“末茶”。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氏,他第一次把茶叶嚼碎吞食,这迈出了人类吃茶的第一步。 而真正的抹茶则出现于隋唐时期。在当时,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们就已经开始将新鲜的绿茶磨碎后冲泡,这成了当时名盛一时的“下午茶”,是一种很高端的吃茶方式。 在唐朝时期,抹茶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抹茶也从皇室专属转变为了名人雅士的最爱。唐代的诗人卢仝就写出了“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的诗句来赞美抹茶。 而真正的抹茶顶峰是在宋朝。北宋时期,皇亲贵胄到下里巴人,无不为抹茶所折腰。在此时,人们发明出了---茶筅,专门用来调制抹茶,使得抹茶的品味与艺术都登上了一个高峰。 南宋昭熙二年,点茶的方法由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带到日本,很快的在日本也引起了追逐点茶的风潮。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中国的点茶在明朝已经消失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茶叶泡汤弃渣而饮的方式,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02何谓抹茶 抹茶,实际上就是经过严格的种植、筛选后,再经历一系列复杂工艺的加工而得到的绿茶粉。抹茶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主要成分有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呈芳物质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与保健具有良好效果。 抹茶从根本上来讲是将茶叶进行直接的食用。这就使得抹茶的食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03抹茶与普通绿茶粉的区别①种植方面:抹茶常采取无性繁殖而获得的茶树,在种植时,还需采用遮蔽法,即在茶叶采摘前二十天到一个月前,在茶树上搭设木架,铺上草帘,以对茶树进行遮光处理。为的是增加茶叶中的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降低其内叶酸、生物碱等物质,减小其苦涩的味道。②杀青过程:抹茶在采摘后的当天,其生叶便必须经过蒸青法杀青;而绿茶的杀青方法还有炒青、泡青、晾青等杀青方法。③揉捻方法抹茶由于后续加工过程中还需要磨碎处理,故无需揉捻;而绿茶为了便于其后续的冲泡过程,常通过揉捻工艺,利用外力,将叶片揉破变薄,减小其体积。④干燥过程:抹茶的干燥为了减小其中营养成分的损耗,通常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烘干之后的茶叶便成为了行家口中的“荒茶”。绿茶则为了便于保存,常在烘干过程后在加上炒干的工序,使得茶叶的含水量进一步降低。⑤研磨过程荒茶在经过一系列的冷藏转花,使内部的糖类分解为葡萄糖后,便会开始研磨过程。研磨时对速度要求极为苛刻,防止研磨速度过快造成石磨温度过高,破坏茶叶的香气。研磨以后,等到的茶粉便会上萝筛选。通常的抹茶筛网为2800-4000目,而顶级的抹茶筛网则在6000目以上。04“抹茶”与“绿茶”的鉴别方法①看看粉末的细腻程度。抹茶粉远比绿茶粉更加细腻。可以用手蘸一下,抹茶粉粘在手上较多,且无明显的颗粒感,而绿茶粉则不易粘在手上且有明显的颗粒粗糙感。②晒由于抹茶制作过程都是在弱光甚至是无光的条件下制成的,故抹茶具有极其敏感的光敏感性。将抹茶粉拿到阳光下曝晒半个小时以后,抹茶粉可明显观察到其变为土灰色。③尝绿茶粉因为其内的生物碱等一系列化学物质,绿茶粉味道苦涩。而由于特殊的制备过程,抹茶粉的苦涩味较浅,且有明显的海苔香气。05抹茶的食用方法(点茶法)在茶盏中加入适量的抹茶,倒入60-80℃的开水,使用茶筅朝一个方向匀速搅拌,使得茶粉与水充分结合,待到茶面上出现了浓厚的泡沫,一杯点茶便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