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道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传承了,随着近年来茶道文化的再次兴起,茶道这门艺术也走进了更多人群的视野里,不少爱茶一族纷纷学起了茶艺,那么如何学习茶道呢?下面就详细为大家介绍下学习茶道的入门基础知识,让你了解茶艺的难点和解决方法,让你对茶艺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一、茶艺大师说如何学习茶道: 茶道活动较为静态,如经过气息调养练习,比如太极拳、太极推手、调息入静等,再来学习茶道会比较轻松自然,韵律、姿势易于接受和调整。
茶艺大师讲述茶道学习第一课:认识中国茶。 中国茶叶六大类数以百计、千计品种规格,都可以相应茶道礼序来表现。茶对人体健康有益,每日饮用3杯,既可帮助消化,亦可排清体内过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规范,是为发挥各自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之中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
茶艺大师讲述茶道学习第二课: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 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近代的茶具制作完备,既有创意又符合传统。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者可亲身使用茶具泡茶,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所在。
茶艺大师讲述茶道学习第三课:学习基本手势。 老师会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势及过程。传统茶道礼序过程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区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由于能直接参与冲泡过程,初学者更能领略茶道乐趣。
二、茶艺大师说茶道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道,要完全掌握其中的道理,要花很长的时间。从简单茶礼开始,从基础礼规到基本常识,学习过程简约而富有趣味。既可加深体认中国优秀文化,又可培养出耐性、宽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觉;生活中,学习和参悟茶道机理,会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情商水平,增强体能体质,好处实在是很多。
三、茶艺大师说茶道的意义: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学习茶道关键在于茶艺,茶艺重在多学多实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的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茶艺更是茶文化中的灿烂一页,大家都来学学茶道吧。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中国的品种繁多,分为六大类茶,即红茶、绿茶、白茶、黑茶、乌龙茶、黄茶。每个类别里还有数不清的小分类,由于制作工艺的区别,每一类茶的外形、内质、特性都有所不同,泡法也不尽相同。茶文化历史深远,早在两晋北朝就有文人雅士品茶,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表现出来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茶艺是茶道下属的子概念,是指在茶事活动中以茶叶为中心的全部操作表演形式的总称.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茶道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和朝鲜,元朝以后在中国衰落.“茶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中国人也在这个领域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但遗憾的是一直以来中国对茶道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理解它,更没能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所以茶道在中国成了只有精神没有仪式,最终也成了“道可道,非常道”。南宋(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把茶种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浙江寺取经,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直到明朝中后期(公元1536~1598年)千利休受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的仪程框架规范,总结出四规:“和、敬、清、寂”,从此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茶道”这面旗帜才被他高高的举起.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乐、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向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高的灵性和魅力。以便更好的宣传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知识。喜欢茶文化的话可以在闲暇之余看看有关茶方面的书、了解各类茶叶的精髓、或到附近的茶店茶馆座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茶产区走一走,要是能到民间斗茶会上体验一下更好,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次体验”,闽南的铁观音
思考讨论茶艺学习难点和克服解决的官方法,思考考虑的课堂学习观点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可以客观的进行客服就是非常可以选
观音禅茶茶艺文化
遂宁禅茶文化始于盛唐时期,为广德寺开山祖师克幽无住禅师首创。据《历代法宝记―无住传》:无住(克幽)禅师初参净众无相,师徒契合。无相遣师入山宴寂,几年后,无住禅师悬知师父挂念,乃手制一壶禅茶,遣弟子董睿将茶顶礼无相禅师。无相品茗而知无住心性,遂将祖衣袈裟密付无住。据席书《广利寺记》:克幽禅师于广德寺卓锡引泉,曰“圣水”。水旁竹木掩映,且产山茗,客至汲煮以供。是为克幽禅师创观音禅茶之始。据载:克幽(无住)禅师讲法时总不离“呷茶”,且常以禅茶化导众生。他有一首经典茶偈曰:
幽谷生灵草,堪为入道媒。
樵人采其叶,美味入流杯。
静虑澄虚识,明心照会台。
不劳人气力,直耸法门开。
观音禅茶作为中华茶道地方茶艺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一直在川中这块净地佛土上发展传承,家喻户晓,源远流长。
在遂宁观音文化旅游正阔步走出盆地的今天,我们通过挖掘遂宁源于唐代克幽禅师、沿承于传中寺庙的古茶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编制、包装出遂宁独特的观音禅茶文化产业,旨在营造一种和谐圆融的禅意氛围,打造一个品牌独一的旅游精品。以观音禅茶含蓄而高雅的气质演绎遂宁观音文化和禅茶文化的精髓。
观音禅茶十四道程序
一, 观音净域 涤尘焚香
二,丹霞烧佛 泉涌金莲
三, 佛祖拈花 观音降临
四,法雨普降 紫气梵云
五, 观音入狱 白雀含香
六,漫天花雨 船子看波
七, 春拂南海 杨枝轻洒
八,天籁禅音观音涅盘
九, 卓锡引泉 莲台留香
十,慈航普渡 点化众生
十一,受持祖衣 禅心无住
十二,涵盖乾坤 禅悟心香
十三,三姊护道 赵州吃茶
十四,和谐圆融 禅茶一味
一 观音净域 涤尘焚香。
沐手、焚香、致礼
我们在观音故里,欣赏品饮观音禅茶茶艺,应怀着对观音故里的一种崇敬。首先要沐手、焚香、静心。以参禅、品茗两者兼具的一种平常心来体验禅道与茶道的和谐圆融。
二 丹霞烧佛 泉涌金莲
煮水、侯汤,
“丹霞烧佛”就是丹霞天然禅师烧木佛的典故,故事是说丹霞为破除人们对迷信的执着,说明悟禅在于内证,无须外求,我们在烧水过程中了解“丹霞烧佛”的禅案,旨在消除各位佳宾内心对禅茶的玄奥误解,建立一种平常心态。所谓:“禅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就是这个道理。
“泉涌金莲”是说我们要将水烧至三沸方好冲茶,沸腾的泉水犹如地涌金莲,这个名字取自我们灵泉山观音应现的典故,预示着观音即将出现。
三 佛祖拈花 观音降临
取茶、赏形
“佛祖拈花”,伽叶一笑,宣示了佛法中“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另开源脉。即是禅宗的开始。
“观音降临”既是说现在各位佳宾看到的茶是我们选用上好的茶品,又喻示观音禅茶茶艺的主体正式登场。
四 法雨普降 紫气梵云
洗杯、烫壶
“法雨普降”喻示了观音降临人世时给人间带来雨露滋润的福祚祥兆。沸水激荡在茶具上冒出的云气也喻示了观音降临时紫气东来、祥云涌现的吉祥景致。
五 观音入狱 百雀含香
投茶、摇香
表示观音的前世――妙善公主为救苦救难,舍身入地狱,及其在百雀寺出家,感化天地生灵的民间传说。
六 漫天花雨 船子看波
冲茶 看波
高冲开香,如“漫天花雨”,指观音菩萨遍降甘露,润泽人间;“船子看波”的典故是说唐朝时遂宁的著名高僧船子和尚流传千古的禅诗,“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我们看到现在高冲泡茶时茶壶里卷起波浪,通过这两句禅诗,让我们感受禅与茶的融合,生活中禅无处不在的道理。
七 春拂南海 杨枝轻洒
拂盖 出汤
用壶盖轻拂茶沫,然后倒出头道茶汤,并用头泡茶汤温润品茗杯和闻香杯。
冲茶之后,水收浪平,茶面上升腾起一阵烟霞之气,云雾袅袅,“春拂南海”与“杨枝轻洒”一起喻示观音圣境景象。
八 天籁禅音 观音涅
低斟 闷茶
低斟冲茶。注水声如高台诵经,犹如天籁禅音一样启人心智。
闷茶,指茶叶在壶中转换、升华,化为可以饮用的茶汤。喻示妙善涅往生观音,倒驾慈航普化人间。
这一过程也犹如唐代无相禅师谓其弟子――广德寺开山祖师克幽禅师:“汝如香象渡河,深通我法,愿付法之最。”继而,克幽禅师住持遂宁广德寺,涅为“圣观音”。
九、卓锡引泉 莲台闻香
出茶 闻盖
卓锡引泉,指悬壶出汤如甘泉飞流直下。传说广德寺开山祖师克幽禅师为解川中干旱,卓锡引泉而救民于水火,喻示观音化身克幽禅师,下到人海寻声救苦、观照世音。闻盖香,壶盖翻转形如莲台,细嗅壶盖茶香,表示我们感恩、怀念观音及克幽禅师的善迹和给这方人民留存的福祉。
十 慈航普渡 点化众生
分茶、点茶
将功道杯中的茶水均匀分至各闻香杯。“慈航普渡”指巡茶,“点化众生”指点茶,喻示传说中的观音菩萨普度众生,既有全面的观照又有点位的施助。
十一 受持祖衣 禅心无住
盖杯 沉香
“受持祖衣”表示将品茗杯盖在闻香杯上,就象佛袍加身。这里喻示克幽禅师从无相处取得最上乘佛法,无相将达摩传下的祖传袈裟传于克幽禅师。“禅心无住”表示我们在茶艺手法中获得的禅悟。就象这盖在杯中的茶水,无相无住,一念不生、一尘不染、一波不惊而满腹馨香。
十二 涵盖乾坤 禅悟心香
翻杯 闻香
翻杯,将品茗杯和闻香杯捏住并将其翻过身来,这一手法称为“涵盖乾坤”。这一典故出自遂宁籍高僧雪窦禅师的云门三句禅法”。
“禅悟心香”,指双手合十握住、搓动闻香杯深嗅杯中香气。也深切感悟观音文化及遂宁历代高僧禅法的传世韵味和妙趣。
十三 三姊护道 赵州吃茶
品茗 悟禅
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等三根手指轻轻端起品茗杯,另一支手托住杯底,心怀敬意、庄严虔诚。喻示遂宁观音道场有观音菩萨三姊妹共同护道,灵泉广德殿宇巍峨,宝相庄严。然后观汤色、闻茶香、三口吃茶。
“赵州吃茶”的典故是说唐朝赵州从埝禅师“吃茶去”的口头禅,即表示论禅与吃茶一样,“平常”最难。教人不要把“禅”看得很神秘、玄奥,只须明心见性。
十四 和谐圆融 禅茶一味
叙茶 延道。
“和谐圆融”可以说是克幽无住禅师开创的禅法宗旨。作为盛唐时代著名的“净众-保唐禅派”的集大成宗祖,克幽无住禅师在继承无相禅师“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的基础上,更提出了“禅”是“活泼泼”的思想及与世间万物和各种意识形态都和谐互融的道理。因此,他的禅法兼具南、北二宗之长,包容老、庄、孔、孟之道;不冷峻讥诮,亦无拳打棒喝。他是以严格的辨证方式和渊博的百家学说讲禅,真正做到了“人不分三教九流,法不拘僧俗儒道;无尊卑贵贱之别,无衣灯门派之嫌;和谐圆融,包容万物。”这与茶道精神可谓大是契合。真正体现了“禅茶一味”的真谛。悟禅和饮茶都是体悟生活的一种方式,都是人练达德操的一种媒介。在饮茶中感悟禅机,在禅意中饮茶品味,均是慧深德馨之士的绝雅妙趣。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发表评论
条评论